论文范文

案例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10 12:24: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案例分析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案例分析论文(15篇)

案例分析论文1

  一:《英国应对疯牛病危机事件》

  一、案例背景

  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像疯牛病危机这样持续近20年,依然还有新的发展;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从一场普通的农牧业疫情,发展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社会、政治危机。

  1986年始发于英国的疯牛病,最初只是被认为是一种普通的动物疫情,直到1996年英国政府公开证实了它对人类的致命才引起丁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加强了对其的监管和预控。但不幸的是,这种疾病因子在牛身上的潜伏期只有五年,而在人身上的潜伏期却可长达数十年,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因子还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动物,这样就增加了人类被感染的途径。因此,疯牛病危机所打击的不仅是欧洲发达的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打击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直接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大选和政府的稳定性,并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质疑。

  英国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英国政府对这场危机初期管理的滞后导致了危机的蔓延扩散。从1996年开始,欧盟对英国牛肉实施出口禁令.英国政府曾一度采取不合作政蕹,与欧盟成员国乃至欧委会的摩擦不断,“牛肉大战”演化成为外交危机。1997年布莱尔政府开始在疯牛病问题上与欧盟开展合作,并在内外压力下洱化了对危机的预防、监控和处理的机制,使该危机在英国有所控制。但是,2000年,疯牛病在德、法等欧盟国家相继发作,导致了新一轮疯牛病恐慌,疯牛病危机成为欧洲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疯牛病危机的演变过程

  (一)疯牛病在英国

  1986年10月25日,位于英国东南部的一个风光绮丽的小镇——阿福什德镇发现了第一头患疯牛病的牛。这是一头黑白相间的奶牛,发病之初,它无精打采,然后是站立不稳,步履踉跄。到后期便口吐白沫,倒地不起。经权威兽医确诊后,这头牛患的是疯牛病。同年,英国国家兽医中心第一次进行检测,发现4起疯牛病病例。1987年11月,在英国的80个农场发现95例病例。到1988年,发现2512例病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共登记有8443例疯牛病。封1990年底,疯牛病泛滥至17323例。1992年达到最高值,为44544例。

  (二)疯牛病危机爆发

  虽然从发病数量上看,危机自1992年后有所减缓,但从1990年开始,相继发现了猫和猪感染疯牛病的病例,人们开始担心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到1996年,不幸终于被证实了,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10名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谈牛色变”,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各成员国间因为“牛肉”而互不信任,纷争四起。1996年到2002年5月6日,英国已有89人被证实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国民众纷纷通过示威、抗议等各种形式表达对政府危机管理无能的不满.隐藏已久的疯牛病危机骤然表面化,从一场农牧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升级为社会、政治危机。

  1996年3月27日,欧洲理事会禁止英国出口牛肉及相关产品。1996年5月24日,英国上诉欧洲法院,要求收回出口禁令,虽被驳回,但批准其可通过与盟国政府谈判取消禁令。1996年6月21日,欧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以签署《佛罗伦萨框架协定》,要求在英国达到以下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取悄对英国牛肉进口的限制:淘汰性屠宰有被感染危险的动物;改善英国的动物身份证和追踪体系;立法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肉和骨头用于动物饲料;屠宰30个月大的牛;有效清防屠宰后动物尸体残留的危险材料。

  除了通过出口禁令来制止疯牛病危机的蔓延以外,欧盟还采取了其他的防范措施,包括: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处理动物肥料的“严格加工标准”;1998年5月1日开始对检测、控制和消除疯牛病实施“积极监督”。欧盟的这些措施一度使消费者对牛肉安全和消费的信心回升,但2000年爆发在德、法等国的新一轮危机又使消费者信心再度跌落下来。这使欧盟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试图恢复市场信心和牛肉消费。尽管有严密的措施,疯牛病危机还是在整个欧盟地区爆发了,迄今只有三个国家未发现疯牛病。

  2000年2月初,欧盟各国农业部部长开会时一致认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2006年10月,法国一些超市里发现了被怀疑染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引起普遍恐慌。疯牛病危机使法国的牛肉销售量锐减,出口遭到重创,法国农牧民经济损失惨重,政府在这场危机中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为了消费者利益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控制疯牛病蔓延;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尽量帮助牛农渡过难关。 此后不久,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相继发现了疯牛病病例,整个西欧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疯牛病危机。2001年2月22日,因疯牛病危机而遭受惨重损失的法国农牧民在法国总理者斯潘参观第38届巴黎国际农业博览会时举行了抗议示威。他们对政府没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牧民的利益表示强烈不满。

  (三)疯牛病危机扩大化

  疯牛病危机使欧盟内部的贸易摩擦增加。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法牛肉大战”,尽管欧盟已经于1999年取消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但法国政府仍拒绝解禁,2000年12月,欧盟法院曾下令法国解除这项禁令,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英国对此强烈不满,认为法国不是在“防止疯牛病蔓延”,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此,英国一些进口商对法国的水果、酒类和其他食品进行了抵制,这对两国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疯牛病的进一步蔓延,类似的贸易摩擦同样不可避免,这已经影响到欧盟内商品自由流通的正常运转。

  欧盟内部围绕共同农业政策的分歧因此进一步扩大。疯牛病危机发生后,有些成员国要求从农业预算的其他项目中投出资金用来支持养牛业。但有的成员国却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欧盟农业政策的混乱.损害更多成员国的利益。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事务的委员费施勒甚至表示要重新审查共同农业政策。德、法政府则主张修订欧盟农业政策,重新确定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认为只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才能重新使人们相信共同农业政策的可靠性。他们还提出重新安排农业援助问题,将农业财政支持与遵守消费者保障权益、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各项标准相挂钩,以取代对管理不善的农业进行税收支持的政策。欧盟农业政策的改革 历来十分敏感,弄得不好会造成欧盟内部的分裂。尽管欧委会就疯牛病问题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方案,但由于欧盟各国利益不同,立场难以弥合,因此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统一大市场遭到质疑。欧盟内部边境开放后,方便了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但由于取消了各种检查措施而给疾病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使疾病更易传播。

  疯牛病危机对欧盟扩大产生消极影响。欧盟已经决定从2003年初开始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接受中东欧新成员。但疯牛病引起的欧盟内部纷争将使不少申请国入盟的信心大打折扣,同时也使欧盟与申请国的入盟谈判更加艰难。2000年6月,欧盟与首批候选国在谈判涉及最敏感的农业补贴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等问题时,由于各方的立场不同,致使谈判陷入僵局。中东欧申请国大多是农业国,从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获得补贴,使他们入盟的,是它们入盟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最后协议,欧盟必须逐步减少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因此,欧盟竭力对中东欧国家入盟后享有的补贴加以限制,这与候选国的初衷大相径庭。

  (四)疯牛病危机在继续

  2002年初,伦敦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批流行病学家作出最新估计,在2000年至2008

  年间,英国仅仅因为食用受疯牛病污染的牛肉而死亡的人数将逐步上升到5万人,最多可能达10万人。实验室检测已经证明,通过给羊注射受感染的`牛脑物质或者投喂受感染的饲料,可以把疯牛病传染给羊。如果真是如此,死亡的总人数可能增加20%—50%。根据最坏的预测,英国将在80年时间里将有15万人因食用受疯牛病感染的牛羊肉而死亡。伦敦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强调,有许多未知因素——特别是人在食用受感染牛羊肉以后的潜伏期——可能使受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无法确定。2001年研究的初步发现表明,1%的羊可能感染了疯牛病,这一发现使人们担心英国全国的4000万只羊可能全部被销毁。2002年5月23口,欧洲食品标准局报道称,疯牛病监管协会建议采取措施,预防羊爆发疯牛病。该机构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羔羊肉、羊肉和山羊肉。科学家预言,新型克雅氏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疯牛病对人类的影响是长期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案例分析

  (一)英国政府在后期危机管理的成功之处

  1、较重视沟通信息。政府管理危机与传达危机信息的渠道畅通,定期向公众和欧盟委员会通报危机管理的进程。

  2、重视危机研究及各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通过各类研究机构使公众正确理解危机,避免过度恐慌.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各机构间共同分享有关危机情报,通过对危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和传达危机信息的技术水平。指定由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主要负责危机的管理。

  3、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疯牛病的研究;屠宰感染牛群;保护牛肉市场;发放屠宰补贴;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进行市场于预性购买,维系牛肉的价格体系;由政府向整个行业注入资金,支持个人公司重组等。

  4、与欧盟和欧洲其他国家协调,防止危机扩大与恶化。力求恪守欧盟《佛罗伦萨框架协定》以争取解禁,重整英国牛肉工业。鉴于英国政府危机管理取得成效,欧盟于1999年8月1日,解除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

  (二)英国及欧盟对疯牛病危机在管理上的教训

  1、不听忠告,自欺欺人。英国政府一方面宣布委任专家对疯牛病的原田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又表示并无任何证据显示疯牛病可以传染给人类,想以此安定人心。农业大臣甚至公然在电视里表演吃牛肉汉堡。直到]996年3月才正式承认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但为时已晚。英国政府危机初始管理失败直接导致危机的蔓延及涟漪效应。

  2、南辕北辙,错上加错。在未明确向牛农和牛肉经营者与消费者传达危机严重性的同时,拒绝以市场价收购病牛,牛农不甘心亏本,于是将有可能染病的牛另找销路出售,从而造成大量病牛肉进入市场。

  3、目光短浅,造成后患。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英国虽在1988年认定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是引起疯牛病的最大嫌疑,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全球性禁止这种饲料出售,此时整整延误了八年。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致使多达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可能感染了疯牛病病毒的蛋白质饲料。

  4、反应迟钝,管理滞后。1990年德、法、奥地利等国已经开始禁止进口英国牛肉,并向欧委会提议欧盟实施这一措施。但是,欧委会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恶果,—方面同意采取保障公民健康卫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却威胁要欧洲法院来判断成员国的禁令是否合法,迫使各国不得不取消禁令。1996年当得知人也会感染疯牛病时,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疯牛病危机已经爆发了10多年,所能找到的解决办法已经过时了。

  5、机制缺陷,无人问津。疯牛病危机的爆发与扩大,暴露了欧盟缺乏对国内危机特别是欧盟内部问题的系统研究。欧盟下设24个总司,其对危机的研究与管理几乎却集中在军事—安全领域。没有哪一个总司专门负责保护欧洲的公众健康,这是疯牛病问题爆发之初在欧盟无人问津的原因。

  (三)案例启示

  1、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一国的问题难免会波及整个欧盟,欧盟如何提高处理内部危机的能力便显得日益重要。

  2、危机管理中专家的作用非常重要。现代社会正变得日益复杂,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屉,给人类带来更多不解之谜。危机管理者在应付不确定性的危机时,需要大量的专业信息和相关领域的专家。

  3、违背自然法则的代价沉重。牛原本以食草为生,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人工饲料,“强迫”牛吃这种人造高蛋白“荤”饲料,就易感染朊病毒而引起疯牛病,疯牛病“是我们人类因违背自然秩序而付出的代价”。

  4、要重视食品安全危机。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对食品安全危机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反映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它的连带效应是广泛的,会涉及国家的社会、政泊、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5、转轨国家因灰色经济泛滥而更容易受到危机冲击。所有严密的防范与管理危机的措施要奏效,还要取决于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有序性,否则监管的难度很大。在一个庞大无序的市场里,疯牛病出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6、疯牛病危机不同于单纯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它的爆发与升级,既有着深刻的自然科学背景,又涉及政府的管理水平与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等社会学问题。在危机管理领域,对危机情景的可见性愈差,对之进行管理愈是复杂艰巨。应对此类危机需要综合的能力,既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对待危机;又需要提高政府职能,有效管理;更需要加强与公众的及时沟通。

案例分析论文2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段较多,早期使用较多的是虚假确认收入与费用、费用与资本互相转化、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而近几年使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等手段较频繁,做法从明显到隐蔽,但都是为了达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

  (一)虚假确认收入与费用

  此种手段是通过会计造假杜撰经营活动和经营业绩,是较明显的造假行为。一般是在上市公司半年报或年报即将公布之前,为掩盖重大亏损或制造虚假业绩,千方百计虚构利润。例如,利用跨年度时间差异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将预收收入确认为营业收入;通过虚构交易、虚开销售发票,从而虚增销售收入,第二年以销售“退货”的方式转回;隐瞒费用,蓄意推迟营业费用的确认,虚增当年利润。会计报表上反映出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比例严重失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呈背离趋势,甚至出现很少或负值的现金净流量匹配巨额净利润的不合理现象。

  (二)费用性支出资本化与资本性支出费用化

  上市公司故意混淆费用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例如,将 研究 开发费用、日常性开支以及其他应该作为费用核算的成本项目资本化,从而不在当年或当季的营业收入中扣除这些费用,而是逐年分摊以便从未来的收入中扣除,从而抬高公司当年或当季的账面利润。相反,为达到降低当期利润的目的,对资本性支出予以费用化,人为调控利润。

  (三)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有90%以上的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易价格的可控性和非市场性,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不合理的转移定价调节利润,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关联交易。很容易调整、控制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通过相互投资、参股、资产出售,高估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虚增资本和资产;通过欠公允价格的商品交易,虚增虚减利润;通过所谓的资产重组、租赁、托管经营,名为“优化资产”,实为转移利润或亏损;通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彼此之间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隐瞒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四)滥用会计准则

  1.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如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充满了主观判断。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根据公司盈余管理的需要,对前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方法 进行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进而调节当期及以后年度的利润。例如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巨大变更,对上期故意造成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

  2.滥用会计谨慎性原则。上市公司恶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当年管理费用增加,利润隐藏,损益表反映为巨额亏损,实为以后年度转回利润埋下伏笔。或者蓄意计提其他秘密准备,“以丰补歉”,造成公司收益平稳增长的假象。反之,对该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提或不足额计提。例如,对已经贬值的资产长期搁置不处理,对关联公司的应收账款长期不计提或少提坏账准备,隐瞒损失,虚增利润,直到因关联公司无力还款,问题彻底暴露,才不得不对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造成当年巨额亏损。

  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因复杂,巨大的利益驱动、低廉的造假成本、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督不力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巨大的利益驱动

  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不少公司为了从资本市场上合法“圈”到更多的资金,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股东信任与支持。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管理层、中介机构等整个相关利益者同时参与并获得不菲的收益。

  1.向资本市场“圈钱”。一方面是上市“圈钱”。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些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大多数公司的上市动机首先是为了解决资金流量等内部问题。这些公司为了成功上市,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另一方面是增发“圈钱”。不少公司上市成功后,公司质量并未明显提高,业绩增长缓慢。“圈回”资金除了补给现金流外,富余资金的投资方向并非招股说明书所述那样明确,改变投资计划、盲目进行扩张和多元化投资的情况较常见,又会形成新的亏损,出现新的资金短缺。那些经营业绩较差甚至亏损的公司,为了保增发或配股,提高配股的价格,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的方法,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2.为了保留上市主体资格。很多上市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达不到招股说明书中预测的.业绩水平,不少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第四年就“ST”了。据统计, 目前 有近1/10的公司因连续多年亏损已经被戴上“ST”、“PT”的帽子,甚至被退市。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避免被“戴帽”处理,或为了早日“摘帽”,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力求“扭亏为盈”,保留所谓“壳资源”。

  3.协助控股股东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少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取得配股、增发后,挪用上市公司资产、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侵害公司利益、虚构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据统计,1992~20xx年底,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多家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丑闻,比例接近20%。

  4.配合二级市场操纵股价。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本公司的股票价格或为使股价达到某个高度,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庄家、股评机构与上市公司联手,借助虚假会计信息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引起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风,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炒作风波,从而抬高股价,从中牟利。

  5.实现管理层的个人利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报酬、升迁等)与公司的经营状况、股市表现密切相关。当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时,一些公司管理者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包装利润,以非法手段来操纵公司股价,从而使自己收益增加。

  6.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一是当地政府的利益需求。上市公司大多成为所在地经济 发展 的强劲推动力,其经营状况往往涉及所在地区的利益、形象和政绩,因而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利益需求,地方政府对某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采取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需求。截至20xx年2月底,我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共有73家,而1997年参与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88家,证券相关审计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集中。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在业内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保持与大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保护自身利益,违背独立审计原则,参与了虚假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传播。

  (二)低廉的造假成本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低。截至20xx年3月,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1349家,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发现的概率很低。二是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会计造假收益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过低。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刑罚和经济制裁力度不够,而且缺少名誉、地位、升迁机会等方面损失。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是10万元,对具体责任人的最高处罚是5万元,远远低于预期的违法收益,处罚未伤筋骨。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大大高于风险成本,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

  (三)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 会计 准则制度不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 方法 ,使得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随意性较大,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由于缺乏对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具体判断标准,兼之此类会计 问题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对其公允性的判断所需信息较多,不仅使一般的投资者难以判断,有时会计专业人士仅从外界也难以准确评判。

  (四)监督不力

  1.内部监督控制不力。虽然上市公司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框架,初步实现了“形似”,但距离“神似”还有很大差距。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是与董事会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 经济 生活中,由于董事会受控股股东支配,很多公司董事会职能越位,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公司财务以及董事、管理层进行监督的作用。

  2.相关监管部门监督不力。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不足,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还很不够,亟待改进和加强。

  5. 社会 监督不够。由于害怕惹事上身,很少有媒体和专业 研究 者能够及时点名道姓揭露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公司员工、客户等知情人也常常知情不报。

  三、对策和建议

  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一)完善制度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逐步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中国 证监会4月29日颁布《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迈出了产权变革的实质性一步。要在保证证券市场稳定且给予社会公众股东合理补偿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实现股权分散化,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以约束控股股东、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要强化社会公众股东各项权利的实现机制,改善股东参与监控会计信息的条件。(2)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要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依法有效运转。在公司治理中,处于内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董事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件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都有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管人员参与,其中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承担主要责任的占一半以上比例。股东大会要致力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董事会的构成及其议事规则、独立董事的定义作出更具体的规定,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机制。监事不同于独立董事,可以是利益相关者,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市公司要强化监事会功能,真正发挥监事会对于董事、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有效监督公司重大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质量。

  2.完善会计 法律 体系。(1)完善会计制度。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变更的灵活性,随意调整期初或当期损益的做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建议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规定进一步进行修订,明确三者的区分,以案例的形式,统一规定三者的会计处理原则,消除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带来的随意性,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操纵性。(2)完善惩治会计造假的法律制度。要健全会计相关法规,为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尽快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管理方法、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做出明确规定,大幅度提高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经济处罚的金额,提高会计造假成本,让造假者真正有切肤之痛,重罚之下让其无法继续 发展 甚至无法生存,使其在法律的震慑下不敢轻举妄动。

  (二)加强监督

  1.加强注册会计行业监督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与国际接轨,在会计师事务所全行业内推行合伙制,实行无限责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提高违规风险成本。二是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格局,成立隶属于证监会的会计监督机构,负责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和调查,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严厉惩罚。三是实行上市公司审计强制轮换制,要求上市公司每二年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其为与上市公司长期合作而丧失独立性。

  2.加强媒体监督。反思安然事件的曝光过程,正是由于媒体与买方 分析 师不断地分析、质疑安然公司,才最终揭开了公司的财务黑幕。媒体监督是明枪利剑,可以使公司迅速名扬四海,也可以令公司顷刻间信誉扫地。媒体监督成本相对较低,方式是“事中”甚至“事前”监督,其作用有时比司法和行政监管更广泛、更有效。有的上市公司出现异常现象,常常是一些媒体首先曝光后,有关监管部门才进驻公司进行追查。通过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需要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大的勇气。要支持相关媒体以及证券市场研究人士敢于发表疑问,敢于站出来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要求上市公司解释存在的问题,督促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如同社会其它舞弊行为一样,员工、客户等知情人举报是发现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建立揭露会计造假者奖励机制,对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人员提供奖励和法律保护。通过更多双敏锐的眼睛,扩大监督的范围和力度,提高揭露会计造假的概率,达到查必有据,查必有问题,查必追究和处罚。

  (三)严格执法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首先,要及时处罚。提高处罚的时效性,对于造假手段恶劣、造成严重 影响 的上市公司,要从重从快处罚,增强处罚的惩戒效果。其次,要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摒弃“内部清理门户”和过分强调“市场稳定”的做法,严格将造假者绳之以法,以法律的严格执行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第三,公开透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它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透明,执法情况也不例外。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发表公告、公报等形式,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员,公开曝光其违规事实和对其处罚情况,使“造假者”无处藏身,提高法律约束力。

案例分析论文3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跟随律师及相关案件进行了实习并且承担了一部分工作,现选择其中一个案件进行一部分改编并且结合一些热点法律问题与争议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情概要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北京时间凌晨1点28分,司机陈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道路上行驶,在一个V字型路口进行调头,由于路口转弯角度较大,加之是夜晚,视线不明确,司机陈某没有看到调头路口处有一个醉汉被害人王某躺在马路口,汽车碾压王某于车下,之后陈某下车查看并看见王某躺在汽车底下,随后司机陈某慢慢挪动汽车并且驾车逃逸。后被害人王某被路人发现并送往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第二日上午死亡。经法医专业鉴定后,被害人王某是由于被汽车碾压后造成内出血从而引发创伤性失血导致休克,最终死亡。交警部门时候对事故现场进行了相关的勘察,认定被害人王某处于V字型路口偏左侧的地方,交警大队进行实物实验,利用一辆汽车进行现成模拟发现王某所处的位置在汽车调头时是无法被发现的,即处于一个视野盲点,加之是夜里就更加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也无法再及时的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一周后,司机王某被有关部门逮捕归案,并且交代了相关案件情况,其中包括被告人陈某说他当时以为被害人王某已经死亡的主观意志,其他情况与交警部门所认定的结果一致。

  二、 案例分析

  本案中的争议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司机陈某对于撞人这个行为的定性,即是否属于意外事件。第二个是陈某之后的逃逸行为如果来界定。

  (一)、陈某撞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第 16 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意外事件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后果,但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行为人无罪过且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虽然从法医的鉴定结论中可以认定,被害人王某的死亡和司机陈某的撞人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交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试验的报告材料里可认定,陈某撞人的主观状态既非故意也非过失,而是因为路段本身的构造和事故发生时天黑的客观原因以及被害人王某醉酒的主观过失造成的。这个有一个质疑,作为一个的司机,在调头行驶的时候肯定应当要减缓速度,注意安全,若是司机尽到这个注意义务,那么即使撞人了,被害人王某也不至于由于内出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是不是陈某主观上也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呢? 被害人王某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深夜醉酒倒在危险的地方。一般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在转弯路口的位置躺着,那里是属于较为危险的地段。司机以自己的惯常思维,也无法能预料到掉头转弯处偏右位置会躺着一个人,尤其还是在深夜。法医的鉴定报告中说明了被害人王某

  并没有当场死亡。即使司机减缓速度(深夜,如果周围不安全,司机也不敢放太慢的速度),若撞的是要害部位,也不能避免给被害人李某造成严重伤势的后果。是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的遗弃和逃逸行为给本身受害的王某增加死亡的几率。而且法律不应当强人所难,实际情况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并且依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没有断定被告人陈某造成损害的结果是故意或过失的证据,应当作出对被告人陈某有利的裁定和判决,不应当定陈某在撞人行为上违反了交通运输法规。因此,在此案中,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

  (二)、丁某逃逸行为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 首先,基于第一点的判断,由于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是意外事件,因此,可以排除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和客观方面是否违法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主观上有过失,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如行为人没有违法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是由于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不能避免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不能认定为犯罪。《刑法》第 133 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结合法条及相关的分析,被告人陈某逃逸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其次,被告人丁某的逃逸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则行为人犯的是是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杀人罪中的`行为人在认识意识上是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意志因素是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结果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结合案件来说,被告人陈某发现有一人被其撞伤后,慢慢挪动汽车驾车逃离现场。 被告人陈某将被害人王某丢弃在路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很明显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王某的死亡而不顾,然后驾车逃逸。被告人丁某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王某是具有救助义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 76 条

  第二款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而陈某却不对王某进行作为义务,对王某的现状听之任之,即使被告人陈某主观上认为王某死了,害怕而逃离,但是,没有对王某判断是生是死而大意逃离仍然是被告人陈某的过错,即使王某死亡,陈某仍然不应当丢弃被害人王某,应当由医生对王某的生死进行评断。所以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在这不应当得到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含义是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张明楷教授认为此原则有以下几种 适用界限: (1)只有对事实存在合理怀疑时,才能适用该原则; (2)对法律存在疑问时,应根据解释目标与规则进行解释,不能适用该原则;(3)在立法上就某种情形设置有利于被告的规定时,对被告人的有利程度,应当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根据;(4)在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认定存在疑问时,应进行合理推定,而不能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5)虽然不能确信被告人实施了某一特定犯罪行为,但能够确信被告人肯定实施了另一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时,应择一认定为轻罪,而不得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对当事人的听之任之的主观心理的推断是合理的,不论被告人陈某是认为王某已死还是未死,对与王某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死亡,而被告人陈某却放弃了给王某一丝生存的机会,选择了最坏的结果,那是法律不允许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但是也必须合理公正。综上所诉,被告人丁某的逃离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三、 基本结论或观点

  综上所述,案件中被告人陈某属于意外事件,但是随后其驾车逃逸的行为却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等待陈某的将是法律合理公正的裁判。

案例分析论文4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案情简介】

  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张先生婚后拥有一套房屋,最近他们为了购置新房决定将房子卖掉。张先生与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委托中介公司寻找买家,挂牌价为230万元,签约后张先生就到国外出差一个月。刘先生通过中介看了这套房子觉得非常满意,但希望价格再能便宜一点,通过双方几次协商,李女士最后同意以138万元卖给刘先生,双方又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为此刘先生支付了定金20万元。谁知签约后半个月,张先生就从国外回来了,当他得知房价为138万元,觉得太便宜了,于是找到刘先生,告知刘先生这是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李女士一个人无权处分,要求解除合同,但刘先生认为李女生有权签订合同,且已经交付了定金,坚决要求履行这份合同。

  双方协商不成,为此刘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履行《房地产买卖合同》。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系争房屋系李女士和张先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同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对共同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应为无效。法院判决购房合同无效,李女士返还刘先生定金20万元及其利息。

  【律师评析】

  所谓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共同共有财产关系一般发生在互有特殊身份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较为典型的是基于夫妻关系而发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等共同共有财产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共同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

  要看事后该处分行为是否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的追认。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获得追认而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合同无效。

  目前法律实务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共有形式:

  1、家庭共有:夫妻是一种人身关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夫妻共同共有:家庭成员相互之间,也是人身关系,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关系。不能把亲属关系都当成家庭关系。如张某与其妻、子一同居住,其父、母单独居住。张某的家庭成员就只有3个人,而不是5个人。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农村共同生产生活而产生几代同堂的现象,其共同居住人对家庭财产是共同共有。

  3、尚未分割遗产形式的共同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数人(相互之间是亲属,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享有共有权的财产。一般认为,这种共有是共同共有。

  在购买房产时,一定要核实所购房产是否属于共有,买卖共有房产的一定要取得全体共同共有人的一致同意。为规避最终认定为共有房产而产生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购房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如果是房产证上的产权人是多个人的,一定要核实每个人的身份,并由每个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除非有公证的委托书,否则不同意代签字。

  2、如果房产所有人是在婚状态,且房产证上产权证为一个人名字的,也需要其配偶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或者由其配偶出具房屋并非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声明。

  3、如房产所有人系单身,且房产证上产权人为一个人名字的,需要该所有人到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

  4、为防止出卖人故意隐瞒其他共有人,买受人可以让出卖人出具一份无其他共有人的承诺,并明确约定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

  【法条链接】

  1、《合同法》(1999年)

  第五十一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

  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xx年)

  第十七条 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第十八条 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二手房”买卖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20xx年)

  第二条 未经房屋共同共有人同意,出卖人对外签订的 “ 二手房 ” 买卖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房屋共有人以其他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为由,主张其他共有人对外签订的 “ 二手房 ” 买卖合同无效。对此问题,应区别不同的情形分别处理。一是房屋出售时,权利登记仅为出卖人一人的,基于不动产的公示、公信原则,买受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系房屋的完全权利人,其与出卖人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应认定为有效;但如有证据证明买受人存有过错,与出卖人恶意串通,损害其他共有人利益的除外。二是房屋出售时,权利登记为数人的,基于部分共同共有人不得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法律规定,在其他权利人事后不予

  追认的情况下,应认定买卖合同无效;但买受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有代理权,符合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应确认买卖合同有效。

案例分析论文5

  1 我国车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险种过于单一

  现如今,我国制定的机动车保险条款中,普遍是两个基本险种和其他九个附加险种,虽然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的保险市场相对不是十分发达造成的,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统一制定的条款和费率额很好地保证了投保人的自身利益,对于维护我国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下所产生的弊端同样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来说,这种制度限制了保险行业本应具备的经营灵活性,不能够方便各大保险公司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发新的险种,同时也不能针对一些保险产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使得许多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够使这些公司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场垄断,在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投保人往往会选择那些大型的、信得过的保险公司。这体现在实际的情况中就是,虽然我国的保险公司数量十分可观,但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保险公司仍旧是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几家,这样车主在为自己的汽车进行投保时往往就会选择那些听过名字的保险公司,对于一些小型的保险公司由于不是十分了解,本能地就会产生一定的不信任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经营。

  我国现如今所执行的车险费率主要是根据机动车的来源和用途进行区分的:①按照汽车是否用于营业用途进行区分,每种情况的保险费率是统一的;②按照汽车是否是进口车进行区分,日后再按照汽车的座位数、荷载量、专用车辆和特种车辆等不同的因素划分成多种档次,同时每一种档次的保险费率也是统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保险公司营销工作不是十分灵活。

  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新闻上经常报道某地的豪车被刮蹭,像是宾利等车,出了一道划痕就得上万元的维修费用,一个车门就得十万元的更换费用,记者采访车主,为什么不走保险,车主回答的是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服务,拒绝上保险。从这里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我国在针对一些高端车的险种制定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仅仅依靠统一保险费率来制定,而对于豪车来讲,仅仅一次简单的维修费用就不是投保金额所能抵消的,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拒绝为豪车提供保险业务的原因。在这点上,我国还需要针对一些具体的车型进行保险费率的进一步完善。

  1.3 理赔的服务质量相对低下

  从一些对投保车险的用户反馈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的车险用户对理赔服务的满意程度仍然不高,这主要集中在索赔的处理时效比较差、索赔的手续过于烦琐、定损的核价与实际的维修费用存在一定的出入等,这主要是由于保险行业经营服务的手段过于落后导致的。和保险行业相比,其他的服务行业,如银行已经开辟了24小时全天候的自动柜员机以及电话银行这种自助性的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服务,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方便了绝大多数的用户,使服务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客户的满意程度自然而然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车险行业的经营服务手段普遍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进行理赔服务时。

  现如今,国内的.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进行信息化的理赔时仅仅局限于统计功能和业务的记录,而对于风险的分析以及客户的分析仍然存在信息资料不全的问题,这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地降低。此外,车险的延伸服务主要还是停留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只有在一些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才会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一个协作性较强的服务网络体系方面,具体表现为修理网络和车辆救援等配套服务远远达不到用户的实际需求。

  2 实现差异化营销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车险的服务水平

  现如今国内的保险公司在进行汽车保险理赔时往往采用权限报批这种制度,虽然该制度的实施对于降低车险的赔付和道德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保险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之全民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险理赔流程就显得过于烦琐,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改,以此来实现车险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此,保险公司可以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这能够很好地实现车险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促进理赔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成立呼叫中心。

  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应该是一些简单容易记住的电话号码,虽然国内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比较好记,但是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仍然比较难记。成立呼叫中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理赔工作的开展,但这项工作同样仅仅局限于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仍没有有效地得到普及和推广。

  (2)建立详细的零件报价系统。

  现如今的汽车保险理赔行业内的零件报价标准过于单一,保险工作人员通常仅仅根据车型和受损的零件名称来进行定损,同时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这一方面忽视了不同车型零件价格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不能够满足快速变化的汽车零件行业的快速价格变化。

  (3)配套服务。

  车险的差异化营销还体现在和其他险种的有效区分上。不同于其他的保险领域,汽车保险在进行出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车辆事故,这时汽车已经不能够再进行正常行驶,需要救援抢险车和一些维修人员,对此,汽车保险公司应该能够提供一些拖车业务和现场的简单维修服务,如:轮胎的更换、燃油的添加等。

  2.2 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

  对于车辆保险来说,出险的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的车辆自身的实际状况,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对于客户的适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对于那些出险率较高以及车况较差的用户,一方面采取提升保金,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拒保,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保险公司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发展。同时,相比于其他的险种,车险属于一个短期的险种,需要每年进行续保,从一些报道中看到,有的用户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保,等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不能够继续享受保险服务,这时用户就会责问保险公司没有向其进行温馨提示。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准确掌握用户的续保时间,为客户提供温馨的提示,这样一方面有效帮助公司进行续保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3 结 论

  综上所述,车险的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体现在和其他险种之间的差异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面对不同车型、车况等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上。对此,保险公司应该进行营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制定详细的营销标准,以此来实现机动车保险的有效差异性营销。

案例分析论文6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成本和潜在的获利形成了商业模式,即通过做生意来维持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式。而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在因特网上从事业务活动中由成本和获利共同形成的。我将以苏宁易购的网上商城为例来对现行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析。

  一、苏宁易购的发展背景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的新一代B2C网上商城,于20xx年8月18日上线试运营。形成以自主采购、独立销售、共享物流服务为特点的运营机制,以商品销售和为消费者服务为主,同时在与实体店面协同上定位于服务店面、辅助店面,虚实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资讯,服务状态查询互动,以及作为新产品实验基地,将消费者购物习惯、喜好的研究反馈给供应商设计,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能力。和实体店面线性增长模式不同,苏宁易购能够快速形成全国销售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同时依托线下既有的全国性实体物流、服务网络,苏宁易购能够共享现有资源,快速建立自己的盈利摸式。

  二、商务环境分析---PEST分析

  政治(P)环境上,虽然国家正在重视网络诈骗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直接相关立法仍然相对滞后,网络骗子还是有机可乘。这给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或交易的人群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从近几年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全面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E)环境上,网上商城是传统消费途径的有力补充,收到个人消费水平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网上商城还不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但是随之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网络购物人群的增长和成熟,电子商务将可能成为一种潮流。社会(S)环境上,随着社会道德诚信的逐步发展,人们也愿意开始相信网络上的卖家或者买家。促使了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像对习惯传统接触式和导购式的用户来说,影响他们第一次网购的因素有很多,价格很关键,与之相关的物流、支付手段、别人的购买经验也是影响颇深的。

  技术(T)环境上,现行的银行信用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图片与文字的上传、实名认证、电子邮件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主要业务及盈利模式的分析

  苏宁易购业务模式

  销售模式:除同城销售外可实现异地购物、异地配送。并且购买商品出库城市和收货城市一致并在主城区时,苏宁易购将免费配送。

  支付方式:苏宁易购支持网银支付、苏宁易付宝支付、货到付款和电话支付。

  提货方式:部分商品除配送外还支持顾客到苏宁任意门店就近自提。

  配送方式:大小件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均可进行配送,从苏宁在全国现有的80余个CDC和RDC将商品直接配送到顾客家中。售后服务:所有在苏宁易购购买的商品都实现了售后服务本地化,即可以在当地苏宁售后服务网点进行鉴定、维修和退货,400多家售后网点支持全国的售后服务。

  销售发票:所有在苏宁网上商城购买的商品均开具正规机打发票,个人用户开具的为普通销售发票。对单位用户有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如需开增值发票,须寄送相关证件至苏宁易购。

  目前国内家电网购市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商业盈利模式,企业或处于亏损状态或缺乏线下后台建设而引来诸多问题,没能在供应商、自身、消费者之间形成真正的平衡,企业缺乏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础,苏宁易购模式将以既有的实体网络优势快速形成中国家电网络销售真正的盈利模式,网络购物与实体服务的完美结合将使苏宁易购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苏宁电器全国实体门店分布广,此举旨在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强化与实体门店“陆军”协同作战的虚拟网络“空军”,全面创新连锁模式。依靠自身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零售经验,将苏宁易购做大做强。其盈利模式与其他自主销售式B2C平台并无差异,主要是货物的进销差价,加上广告费等。还有就是通过网上销售宣传电器及电子产品带动其网站上的其它商品(书籍、服装)的销售。

  四、苏宁易购SWOT分析

  优势(S):根据多年家电零售经验和网上消费者特点,采购适合网上销售的新、奇、特商品。苏宁B2C利用强大的采购平台,可采购有价格优势的商品,为消费者展示丰富的商品,所想即可得。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页面设计更加人性化、产品分类更加合理化。利用实体店对顾客行为的研究结果,设定合理的B2C购物流程。苏宁品牌信誉度高,在虚拟经济中品牌信誉非常重要。苏宁除与平面媒体合作外,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方面也有相当的资源,20年积累了丰富的促销经验和专业的人才储备,利用苏宁现有的`20xx余万会员开展精准营销。苏宁B2C共享苏宁强大的采购平台,在集团范围内整合电器和非电器产品的优势。超强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可满足苏宁B2C消费者货源需求。苏宁的CDC、RDC等可支持苏宁B2C全中国范围的商品配送,为方便消费者提货,苏宁B2C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00余家门店作为3C类商品的自提点,为充分发挥苏宁实体店的优势,苏宁B2C所销售商品的售后服务实现了本地化。丰厚的资金实力,可供利用的实体店长期以来形成的较成熟的盈利模式。信息化建设对B2C发展尤为重要,结合苏宁B2C的业务模式,苏宁开发出了新一代购物网站“苏宁易购”,正在积极展现给广大消费者。苏宁拥有很强的技术团队,并持续在全国招募优秀的技术人才加之与行业内领先的合作伙伴IBM构成了完整的B2C平台开发团队,这个团队已为B2C平台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IBM与苏宁的战略合作,集合全球顶级资源打造最前沿的网络技术平台。在对未来的技术储备及B2C模式的探索领域上,苏宁将走在行业的前列。B2C发展除前端顾客体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信息化的系统去支撑,苏宁强大的SAP系统、邮件平台、CRM、BW等系统都将为B2C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服务。08年底苏宁加大了在B2C系统技术开发上的投入,这将是苏宁B2C在市场竞争中“永葆青春”的重要特点。

  品牌优势——苏宁作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之一,品牌价值达455.38亿,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国实体网络给予了苏宁易购网远超同行的品牌信誉度和信赖感,依托这项最宝贵的资源,苏宁易购必将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网购电器专家。采购规模优势——依托于上千亿的采购平台,与国内外各大厂商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借助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保证在同等类型家电网购渠道中具有绝对价格优势,同时产品的质量品质也有严格的保证。

  服务优势——依托遍及全国30多个省、200多个城市的100个物流中心、1000个配送点、3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和拥有10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苏宁易购以快速的服务响应时间获取消费者的青睐,拨打4008-365-365客服电话,遍布全国的苏宁服务网点将会提供与实体店一样的“阳光服务”。同时,大批和线下同步的增值服务内容,如IT帮客、阳光包等也将提供消费者更多服务保障。

  持续创新优势——依托目前世界领先的零售信息管理系统,苏宁已经实现了前后台整合,并不断与IBM、百度等技术开发、网络推广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根据技术发展和网民需求变化,持续进行技术和营销创新。

  劣势(W):苏宁易购面临着国美、淘宝商城和其他国内零售巨头以及外来入侵者的竞争情形,这将导致其赚取的利润会不断地减少。企业总体与总体战略发展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其内部管理上必然会存在疏漏。其经营理念与国际的创新理念上相差甚远。

  机会(O):电子商务是个新兴的商务模式,虽然存在这很多的竞争者,但是仍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以苏宁易购独特的企业大规模的优势,不仅能拥有巨大的中国市场同时也有可能以绝对优势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

  威胁(T):外资巨头随时可能进入,他们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本将会分享中国网络市场的利润,利润的减少将成为企业最大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导致家电制造商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价格传导,可能导致网上商城失去价格优势,要承担一定的分享。

  五、发展建议

  除了要克服B2C企业所不能避免的四大瓶颈问题(采购管理瓶颈、物流服务瓶颈、售后服务瓶颈、盈利模式瓶颈)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网上商城的销售。还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制定未来几年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严格实施计划。

案例分析论文7

  摘要: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政府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其重要性不断彰显。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必须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视这些问题和障碍,探讨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对于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问题;绩效完善途径;

  政府绩效,在西方也称为“公共部门绩效”、“政府业绩”等。20世纪末期,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右派体系,主张采用管理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及管理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则是现代政府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绩效、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将企业的远景、战略目标分解到组织和个体,并通过绩效沟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完成,其注重的是员工未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的过程。政府绩效管理又可分为多个具体分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机关效能监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考核等等。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泛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已塑造服务民众、是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绩效型政府管理应该包括新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等等各种理念的综合和实践即以政府绩效为本,以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降低政府成本做大政府业绩,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公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受到巨大挑战,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新公共管理思想,适时提出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政府改革的大趋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绩效型政府已成为当今世界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三、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与挑战,更加凸现出了重振政府行政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廉洁,并具能力的政府。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可否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同WTO所通行的国际惯例与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国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振和提升我国政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要将其落到实处,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考核,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变成可以量化的目标体系,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意识,形成正确的'决策导向和工作导向,将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2.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政府的绩效水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将对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效的粗放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建立新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现代绩效评估,将使政府的绩效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并以量化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将组织评估与个人,特别是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评估结合起来,开辟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新途径,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奠定基础。绩效评估的过程也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过程,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公开的过程,这样可为公众参与对政府工作及其领导人的评价和监督开辟现实的途径,增加改革和发展的智慧和动力。

  4.有利于推动和规范各地政府管理绩效改革实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试行目标管理,近几年又在探索绩效管理,将现代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引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绩效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政府的绩效管理远比私营部门复杂,因为它要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由于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的产出,它们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许多公共项目表述过于笼统,所反映的公共项目目标含糊而不具体,而且,公共项目目标隐含有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很难形成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看法。公共项目决策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故意把目标表述得模糊不清。这些都给评估测度标准的选择带来混乱,造成衡量评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困难。

  3.政府管理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绩效管理是对公共项目决策、实施以及效果与影响的分析,评估一项公共项目实施得好坏,自然也就涉及对公共项目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的鉴别。这种鉴别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感到威胁而抵制评估。

  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消费资源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于评估工作及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国家没有单独的评估经费拨款,评估费用大都是摊入具体的公共项目中,致使评估的资金投入不足。

  再次,评估常常意味并伴随着批评和改革,政府管理部门由于利益主体意识,总是试图表明公共项目的积极效果,极力维护和提高其地位和权威,不愿接受来自外部的批评指正,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未能被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利用。

  4.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指标。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甚至完全流于形式;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评估结果不够科学;

  其次,评估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封闭,缺乏媒体监督。

  再次,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效绩预防的手段,例如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因而总陷于被动。

  五.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

  尽管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有诸多障碍,但是,现在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加入了WTO,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凸现,而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并取得一些切实的成效的经验可资借鉴,有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现实压力,还有党和国家反对的坚定决心,在我国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应该是可行的。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首先,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政府开展评估工作,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其次,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有关政府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再次,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中的评估事项作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

  2.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政府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政府绩效就应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改进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取得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民众的关注与参与必定能有效地改进政府绩效管理。首先,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负责、对他们的行动负责、对他们的承诺负责。其次,公民参与意味着要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他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政府的问题架构者。再次,公民参与意味着由公民选择、界定应评估的对象。在公共服务设计中引入“使用者介入”机制,通过公民的参与将事实(硬件资料数据)与价值取向(公民偏好)结合起来,增加指标体系的社会相关性,选择那些最需要监控又最能体现对公民负责的重要项目,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公民的偏好。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我国的政府公共管理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的评估经验,在各级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或评估管理机构),对政府实施的各种公共项目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评估的功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立法、审计部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进行公共项目实施的审计和监察,向立法机关、政府以及公众公布评估结果。在全国各级人大机关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政府在共政策、规划、方案、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把评估作为监督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的民主化。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的经验,鼓励和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政府部门、立法机关的评估工作可委托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来完成,以节省大量的公共资源。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部门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首先,应组织专门力量,从全国性角度,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归纳、整理和加工,根据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定出应用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指数、指标和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时予以调整、充实,为评估工作对有关材料的收集与查询提供方便。其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信息传递网络,把绩效管理的结果尽快反馈和扩散给有关各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正正在实施的公共项目的缺陷,增强公共项目的持续能力,完善公共项目管理。此外,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把国家各项公共项目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的监测数据、已开展的评估工作的资料、有关各地方和各部门乃至全国性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等,汇集形成全国性的绩效管理数据库,实现评估信息系统网络化。

  5.发展电子政府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

  一方面,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对政府内部而言,电子政府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势,加强了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切实推动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公众而言,电子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地参与政府管理生活,为每个公众提供了直接表达意愿、传递信息、商议、咨询、监督、审核、建议、表决的机会。另一方面,电子政府为政府绩效管理朝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电子政府所具备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其信息资源库,运作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共享信息的范围和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机制,电子政府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电子公文、电子商务、电子税务、电子民主等内容,以及维系电子政府良好运行的人员素质保证,都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并为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

  6.绩效目标管理应科学量化为先。

  绩效目标作为单位各项工作事业量化的抓手,发展的“牛鼻环”,促进着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牵引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应将绩效目标和各项具体工作紧密结合,不断科学细致的分解量化,完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置统一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按照体现公平,便于考核的原则,科学拟定绩效内容,达到以绩效目标促进日常工作开展,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绩效目标的目的。

  7.绩效目标管理应落实到人为责。

  绩效管理应同单位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绩效目标落实到个人,使其挖掘工作潜力,证明工作能力,对于勇于担当完成急难险重绩效目标的个人,实行权责统一,设立奖惩,建立平台,勇于重用,创建单位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8.绩效目标管理应实时跟踪为续。

  全过程管理可以强化对目标工作的绩效目标考核和调度力度,时时督促,紧抓不懈,变年度考核为月度考核、季度讲评、半年研判、全年总结。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

  9.绩效目标管理应与时俱进为新。

  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绩效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动态更新考核内容,使其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其二是绩效管理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管理的目标分解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目标测量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完善“计划-执行-考核-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创新引用SWOT分析、图表分析、软件分析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平台,加强绩效管理科学化,促进各项绩效目标完成落实。

  六、总结

  近年来,绩效目标任务作为一项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年度各项工作完成水平和质量的工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其完成情况如何,直接关乎着各级单位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政策措施是否到位,本单位各项工作事业是否得到顺利发展。绩效目标任务管理和考评作为督促绩效目标完成落实的抓手,需要在各方面强化,使其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本文对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的分析,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寻求其规律,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侯坤.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

  [2]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3).

  [4]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J].人才论坛,20xx,(1).

  [5]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1)

  [6]行政学院学报20xx,(4)

  [7]何翔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20xx.7重印)

案例分析论文8

  随着时代发展,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代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所以,各个教育机构也加大了对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工商管理学知识并不是很好理解,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知识运用,就需要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学中,进而实现知识转换,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情况。

  一、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就是为学生创设仿真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其他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将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案例应用到现实教学中,由于这些案例来自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在应用这些案例时也将获得真实感受。一般来讲,仿真型案例具有零散性与隐秘性,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而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应用的真实案例则能够让学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及时准确做出正确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决策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

  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学生在讨论中会很自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合作,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不再畏惧沟通,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尊重他人,急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学会聆听他人心声。从另一角度讲,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久而久之,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增强。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味的依靠教师学习,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就需要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以后,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投入一定精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全部融入其中,这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正式学习某章知识以前,学生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形成整体思路,以便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讲给其他同学。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所以也就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后阶段,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做成总结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强化其文字表达能力。

  二、知识转换在案例中的体现与注意要点

  (一)知识转换在案例教学中的体现

  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工商管理教学中有很多案例都要将企业经营背景作为教学一部分,在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中发现,学生能够将现实观点与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最终构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知识转换。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转换较为复杂,只要学生认真研究也会将问题解决,同时学生学习能力也将得以提升。为实现知识转换能够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出来,还需要做好以下设计:首先,布置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好学习任务,确定好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认真学习教学案例,并以个人形式做好案例相关信息收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再者,重视小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对此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能够了解学生思想深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关注课堂讨论,这一部分属于案例教学重点内容,由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不同,就需要通过讨论来确定该观点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换,最终实现观点融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案例分析以后,应要求学生做好报告,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理思路,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知识转换中应注意的要点问题

  要做好工商管理教学工作,一定要应用到案例教学,这也是实现知识转换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知识转换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首先,选择合适案例,尽管教师为学生选择了一些案例,但可以发现这些案例基本都来自国外,与国内实际要求不符,同样也与我国人才培养计划也不相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也产生了可用于教学的案例,所以,应将这些案例应用进来,深化学生理解。其次,控制好案例教学过程。由于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就需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知识,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学生就会认为基础知识学习不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串联在一起,还能构建统一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多工商管理学知识。最后,在工程管理教学案例应用中,为实现知识转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打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小组研究情况给出合理分数,并采用小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中的应用有很多好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急需高素质人才参与到企业中,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育机构做好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利用案例教学实现知识转换,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技能,成为社会与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进而为国民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案例分析论文9

  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会计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技术提供的巨大能量推动了现代财务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

  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标志着会计领域新一场革命的到来。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是数字经济的产物。

  目前,各高校都有财务内网和校园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校财务信息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网络环境中的财务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效益实质是网络技术效益和财务管理效益的双重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约资源和成本、扩展会计信息范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决策能力,从而完成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的应用,可以支持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扩展学校的活动领域,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网络技术知识的更新跟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了高校领域信息现代化的进程。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财务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高校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不断创新,推进了信息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学校财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了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信息化以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信息作为信息资源在高校内部及外部各相关信息系统被利用。

  (二)加速了会计现代化进程

  财务信息化简化了工作量,加速了会计现代化进程,会计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由原先的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财务人员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三)提高了财务信息时效性

  财务信息化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及时、充分的信息,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有用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在业务发生的同时进行会计处理, 高校已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到校园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四)为决策提供依据

  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来自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根据信息来决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财务信息化后使用者可以全面掌握最新的财务资料进行预测,便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案例分析论文10

  摘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出了某一类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实证性跟踪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失败 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组织与文化背景不同的组织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员工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员工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现象一旦发生,就会对组织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组织绩效。

  一、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案例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中午,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甲把接外教时需要交付外籍教师的资料(课程表、学校班车时刻表、桃李园附近地图和新校区地图)交给教师乙,嘱咐教师乙在经过老校区时让司机停下车把班车停车点指给外教看,并嘱咐外教班车可能停在家属院门口也可能停在门后面的路上也可能停在操场里,到宾馆后先要让外教把护照交给前台扫描后还给外教,跟前台要上网号,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电话,要教外教开门、取电、开灯、用上网号上网,并记下房间号告诉教师甲。

  20xx年12月4日星期天,河南财专外经系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课外籍教师Clare Hawkins乘坐CZ3116航班于中午12:00抵达郑州。外经系派出教师乙与司机丙赶赴机场接机。14:43,教师乙给教师甲发短信:“一切都安排妥当!”教师甲回复:“好,辛苦了啊,在哪个房间?”教师乙回复:“407。”

  次日下午1点20分左右,河南财专外经系市场营销教师丁打电话给教师甲说在班车上没看到Clare。教师甲打电话给教师乙问是否按要求去做。教师乙说汽车没走农业路,走的丰产路,他给Clare说了一下出了桃李园往右拐,到路口再往右拐就到了。教师甲给教师戊打电话说明情况,教师戊碰巧带着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去看老校区和桃李园,正在桃李园呆着。教师甲嘱教师戊一会儿走农业路如果碰到Clare把她捎到新校区。过了一会儿教师戊看到有女外宾走进桃李园,便问了一下,果然是Clare。原来Clare不知道到底在哪等车,宾馆服务员出于好心,问了一下,认为Clare找公交车站,让她去了丰产路。Clare上了另一个学校的班车,却被人家给赶了下来。她只能又回到桃李园。

  晚上,外经系招待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专业课教师Mike Hulks和Clare。结束后教师甲与教师乙送三位外教回住处。教师甲提出带Clare再看一下班车停车点,Clare说不用了,教师戊已经指给她看了。教师甲坚持要再让她看一下顺路送她回桃李园,Clare说她和Rachel有很多事要谈,不便久等。教师甲就要求Clare把桃李园附近的地图找来在地图上指给她看。Clare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教师甲要求Clare把教师乙给她的资料袋拿过来。四份资料都在资料袋里,Clare只在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

  二、案例分析

  此次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有六:

  一是教师甲事前只是嘱咐教师乙如何做。信息的接收者对这种口头上的嘱咐可能会不放在心上,也可能会忘记。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重要的`信息,为了让信息的接收者能够重视起来并记住,既需要口头上强调,又需要做好书面的指导。

  二是教师乙信息反馈不准确。在教师乙把外籍教师安排到宾馆之后,给教师乙的信息反馈是“一切安排妥当!”,并没有告诉教师甲没有按他的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她看,也没有按照教师甲的要求把外籍教师的房间号告知教师甲。信息反馈准确与否,对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都很大,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也很大。

  三是教师乙未按教师甲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外籍教师看,而只是口头上说了一下,而且说的也不清楚。对一个初到异国的人来讲,有关地点的事项,最好亲自带她看看,因为一个陌生的城市对她来讲是不会那么容易就了解的。

  四是语言存在障碍。该外籍教师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而宾馆服务员的英语也不够好,所以就认为她要找公共汽车站,结果就指错了路。语言不通是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一大障碍。

  五是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外籍教师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而地图就在教师乙交付给外籍教师的资料袋里,而且外籍教师只在学校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而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足以看出该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中方交付给她的地图上清楚地标着班车停车点在哪、桃李园在哪、丰产路在哪、东三街在哪、农业路在哪,如果外籍教师看了地图,定然不会跑到跟班车停车点所在方向截然相反的丰产路上去。

  六是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没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也不会出现外教找不着班车停车点的情况。

  三、所有可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可选对策:

  第一,教师甲不但要在口头上安排工作内容,又要做好书面的指导。可以采取如下表格作为管理工具帮助教师乙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教师乙要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不要主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教师乙在工作结束后,要把上表交给教师甲,以便让教师甲知道哪些工作可能做得不到位,从而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第三,提高宾馆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如果宾馆服务员的英语足够好的话,就不会把学校班车停车点理解成公共汽车站,就不会指错路。

  第四,外籍教师来中国出差前,外方需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汉语培训。如果外籍教师稍微会一些生活中必需的汉语的话,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五,外籍教师需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如果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的话,她很容易就能找到班车停车点。

  第六,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外教也能很容易就找着班车停车点。

  四、最优对策

  结合工作实际,以上可选对策中,对策三、四的可行性不是太大;而对策一、二和对策五可以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案,就是教师乙以外经系专业课外教接待(送行)工作检查清单作为工具,按照要求去做,对外教强调所交付资料的重要性并如实汇报工作情况。而这一工作方案和对策六不是平行的关系,采用这一工作方案就无需采用对策六,而采用对策六必须有对策一的支持,所以从人力成本考虑,笔者认为由对策一、二和对策五综合形成的工作方案是最优对策。

  五、最优对策应用效果

  河南财专外经系20xx-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专业课外籍教师行程表如下:

  其中Mike Hulks由教师甲接待,教师甲有5年的接待外籍教师的经验,没有出错;案例中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接待Clare Hawkins的过程中,教师乙没有很好的接待经验,是河南财专搬到新校区后第一次接待外教;以后各次接待均由教师甲按照最佳对策安排执行工作,未再出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4

  [3]Business Communications Student Manual[M].Victoria University, Australia, October 20xx

案例分析论文11

  (一):合同的概述与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一下特征: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合同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二):合同的分类

  合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共计15个分类。而除此之外,合同还包括单务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无偿合同,诺成合同、实践合同等几大类。

  (三):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指调整当事人之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合同法包括所有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狭义的合同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而合同法适用于各种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主要是财产关系;但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四):合同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的订立必须友好平等协商。

  2.自愿原则。自愿原则也是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是否缔约,和谁缔约,和采用怎样的形式,内容如何的均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规定范围内自行决定。

  3.公平原则。双方本着公平合理的准则,维持各方利益与风险的均衡。

  4诚实信用原则。城市守信本事道德准则,而市场经济是讲求秩序的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要求经营者城市经营,童叟无欺。因此,诚实守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要求当事人讲信用,不得欺诈或有其他违背该原则的行为。

  5.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良善风俗,最受社会公共秩序,不得岁还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自由:

  合同自由的含义

  所谓合同自由,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缔结合同、选择相对人、选择合同内容、变更和解除合同、确定合同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在西方国家的合同法中,合同自由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的一条主线,是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合同自由的含义;具体而言,合同自由包括以下五方面 :

  1.缔结合同的自由。双方当事人均有权选择是否缔结合同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决定合同内容等方面自由的前提。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

  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双方当事人有权决定怎样缔结合同具体条款的自由。从自由决定合同内容上说,当事人有权通过其协商,改变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同时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有名合同之外,订立无名合同或者混合合同。但是,合同的内容若违背了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则将被宣告无效。

  4.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以后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解除合同。

  5.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缔结合同的形式由双方当事人自由选择。

  合同自由的体现:

  在新合同法出台之前,中国处于“三法鼎立”的局面。三部旧合同法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他们强调国家有权干预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严格限制当事人的合同自由。新合同法取代旧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合同管理方面,新合同法大大减少了政府对合同的行政干预。

  政府对合同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是与合同自由相矛盾的。从合同管理制度的`产生来看,它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要求和观念,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而且,合同管理明显属于公法的范畴,新合同法作为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是不能予以规定的。

  (二)、在合同的订立程序方面,新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国合同立法中系统、完整的规定了要约与承诺制度。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必须程序,一方面,这一缔约制度包含了当事人意志自由、双方的合意本身即可构成合同并产生相当于法律效力的思想,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约与承诺制度所具有的严格的程序性,又为合同自由原则在缔约阶段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对合同形式的规定,新合同法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不仅适应了现代商业运作的便捷和经济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事人的缔约自由。

  (四)、在合同内容方面,新合同法对合同主要条款只做一般性规定,使得当事人有充分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 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

  (五)、在合同效力认定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合同法对可撤消合同范围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也达到了与国际接轨。

  (六)、在违约责任制度方面,新合同法充分体现合同自由。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七)、在平衡当事人意志与国家意志方面,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意志,即在不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当事人意志较国家意志优先适用。

  典型案例分析:

  1994 年 4 月 23 日至 5 月底,原告陆续将购得的 1500 万尾虾苗投放到 1614 亩虾池中进行养殖。7 月 11 日双 方经协商后签订一份企业财产保险合同。合同中规定基本险有三项:固定资产保险金额为 1148 万,费率为千分 之二;流动资产保险金额为 180 万(并在合同所附投保明细表中载明,原材料保险金额 20 万,特种储备物资保险 金额 160 万),费率百分之七。合同“特别约定”中规定:其中流动资产,原材料指对虾苗成本价,特种储备物 资系饵料,经双方协商费率为百分之七,保险责任为;灾害性海潮、海啸造成对虾流失及恶劣气候致使对虾缺氧 死亡。保险期限为 1994 年 7 月 10 日零时起至 10 月 1 日 24 时止。赔偿处理按《对虾养殖保险每日赔付数额表》 计赔。同年 7 月 14 日,原告将总保险费 149184.74 元交付给保险公司。合同签订后于 1994 年 8 月 15 日、9 月 23 日发生两次险情,对于原告对虾绝产损失的赔偿双方发生纠纷。经双方协商被告于 1995 年 10 月

  5 日至 11 月 11 日按照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计赔办法将赔偿总额 353500.50 元付给原告。原告于收到赔付款后起诉到法院,主 张被告依据已废止的《对虾养殖保险每日赔付数额表》赔偿损失显失公平,请求法院对此民事行为予以撤销,要 求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1993 年《对虾养殖成本保险条款(试行)》规定的赔款计算办法,由被告立 即赔付对虾保险赔付款 1257650.50 元及延期付款违约金。被告认为,原告与其签订的保险合同是企业财产保险 合同,不是对虾养殖成本保险合同,也不是对虾养殖保险合同,因此双方才有特别约定,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法院应当驳回原告的请求。

  就上述案例,个人分析如下:

  1.合同之精髓是当事人自由意志之汇合。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和公共秩序,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合同自由。

  2.按照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自由地决定是否订 立合同,自由地决定对方当事人,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内容,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形式。

  3.合同自由原则的经济原因决定于商品经济关系。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就本案来说,法院以当事人的特别约定为显失公平,从而否定特别约定的效力。这里就涉及公平原则与自由原则的关系。

  4.按照无限制的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全由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确定,其他人不得干涉。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约束力,法律的职责仅在通过法庭以保障合同的执行。

  5.在本案中法院在撤销当事人关于赔付的特别约定条款后,仍认定保险合同有效,并依其他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而决定保险人一方的赔付义务,这也是无视合同为当事人自由设定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

案例分析论文12

  摘要: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西方国家颇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在法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引起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解读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3]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

  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专业性强,内容庞杂,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 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2):38-39.

  [2] 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6(8):44.

  [3] 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6):13.

  [4]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增刊:98-99.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1.

案例分析论文13

  合同作为交易中一个重要因素,既是商品成功交易的基础,也是保证进步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护合同的正常运行是每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民法》在合同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案例

  二零零八年七月某日,王某向张某借款两万元整。后来张某还为王某垫付了其他费用共计一万元整。二零零八年八月某日王某向张某出示了一张三万元的欠条。就再出示欠条的第二天,王某和张某签订了关于车辆管理的协议。协议中要求张某来对王某的车辆进行保管,期限到所欠款还清为止。若王某两年后依然没有经济实力来将欠款还清。该车便归张某所有。现在王某提起诉讼,理由为张某要将该车辆进行典当,要求撤销双方签订的关于车辆管理协议,将汽车进行返还,并且还要赔偿经济损失一万元整。原告在进行诉讼中,向当地法院出示了车辆管理协议、购车发票等证据,证明该车辆系车主花四万元购买的。王某和张某只要求对车辆进行看管,没有对车辆进行任何质押;证人和证言均可以证明被高有违约的意向,即出售双方签订协议的车辆。被告向法院提供了双方的车辆管理协议以及欠条等证据,来证明双方签订的为质押合同,自己没有违约,并且否认了证人的证言。

  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审理中,通过合议庭评议方式,形成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部分无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所质押的车辆所涉及禁止部分的内容无效;第二,由于原告有向被告将车辆进行出售的`意识,并且有证人当庭作证,被告违约。

  第二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完全无效,所签协议涉及的车辆应该还给原告。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协议中涉及双方约定的内容指向并不明确,涉及到还款期限及车辆归还问题都有矛盾之处;第二,双方还对汽车流动禁止的事项进行了约定。

  第三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部分无效,但是剥夺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双方在协议中签订了关于汽车在一年后的归属问题,债权人应该拥有汽车,这些内容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即这一部分的流质禁止不受法律保护;第二,被告与原告的协议中的其他事项可以通过合同法进行解决;第三,证人所提供证言证据不足。

  二、案例分析

  从本案案情来看,原告与被告争议焦点为证据证明的效力问题以及合同的效力问题。本人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理由如下:

  第一、该合同应该视为部分有效。因为仔细研究双方研究的内容后,可以发现原告是出于使自己的债务得到清偿的目的,才向被告出具的协议。这些合同中的内容都应该归于质押担保合同的范畴。笔者认为该案所涉及到合同应该属于质权合同。并且双方都对担保期有明显的时间界定,即债务还清时。依据我国担保法可以得知,双方担保时间最长期限应该为2年,时间从还款开始时算起。双方协议若原告一年后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还款的话,车辆就归债权人所有。这些内容都在担保法中有涉及,即约定流质禁止的事项。

  第二、这个合同应该归属于质押合同,而不属于保管合同。原告在法院进行诉讼认为双方协议都应该归于保管合同,而不属于质押合同。但是我们从合同的内容上可以得出,双方签订该合同的目的均是为了债务得到履行。因此说这个协议涉及到的内容应该归于质权合同。因此原告认为俩人签订的协议为保管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第三、原告的证据效力不足。原告在本案中提供的相关证据中关于被告违约问题的仅仅只有一份,我们通过分析并不能得出被告违约的事实。原告向法院提供的证词及证人仅仅是一面之词,直接被被告否认,由于原告只有一个证据可以进行证明,没有其它涉及到本案的证据来使这些证据成为一个证据链。所以根据我国《民法》中的内容规定,单方面的证据不能够直接来对案件的真实性进行判定。所以本案中原告的证据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即不能够确定被告违约的真实性的问题。另外,即便某些证据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被告有想要将车出售的意识,但是实际上被告并没有出售该车辆,也没有构成真实的合同,所以说原告提供的证据仍然得不到支持。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思想犯的惩罚有过多的规定,所以法律不需要对意识形态上的东西进行明文规定。即有证据表明被告已经与他人存在合同销售关系,直接或者间接伤害到了原告的经济利益,原告的请求才有希望得到支持。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原告在对双方签订的协议性质认定上是有偏差的,从而使证据准备不够充分,不能够认定被告违约行为的真实性。因此,法院做出以上判决是非常准确的。

  三、结论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民法》在保护合同以及经济交易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同的正常履行也是交易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公民的正常交易受到合法保护,我国的社会和人民才能安定团结,祖国的建设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案例分析论文14

  摘 要:个人理财其实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对财富的梳理与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文章通过分析个人或家庭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理财规划,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

  关键词:理财;时期;规划

  一、单身期理财规划

  此期处于单身阶段,收入低,花销大。理财目标是提高收入及购房筹款;注重积累,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方式,增加储蓄,从细节开源节流、定期定额买基金。均衡成本、分散风险。陈先生,27本科,石家庄市某房地产策划部经理。目前住公司宿舍。家庭资产总计30000,负债总计10000,收入合计40000,支出合计24000,有单位提供的社保,理财目标是3年后买房结婚,清还债务,5年后打算每月1000元做基金定投,1000元做银行存款。

  分析陈先生理财规划:从陈先生提供的个人财务报表看,家庭的日常消费开支占比不大,储蓄意识很强,家庭资产的可规划空间很大。陈先生年轻,抗风险能力强,喜欢高风险的一些投资。可以拿一部分资金做一些股票投资。但建议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权证、黄金,以分散风险。房产方面,20xx年随政府政策变动,出现大城市房价下跌的现象。自住购房消费,仍将会受到政策的影响。陈先生主要购房主要是居住。根据他目前收入分析一年后购房没有问题。石家庄市目前房价大约在6000元/平米,以购买80平米的房子,首付30%,按揭20年,等额本息还款为例:房款总额=6000元/平米*80平米=48万首付48*30%=14.4万元。每月还贷2515.03。陈目前收入以工资收入为主,收入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可以利用保险的杠杆原理,规避家庭及人身的重大风险。尽量增加意外伤害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房贷是家庭的重大支出项目出,风险大。所以他一旦买房需要购买定期寿险。他目前有负债10000元,其中信用卡负债5000元,应尽快归还,然后再进行其它理财投资。陈先生资产结构过于单一,应增加家庭主动收入部分,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另外家庭结余可购买理财产品,陈先生没有投资经验,应选择一些基础性理财产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

  二、年轻家庭理财规划

  处于刚成家阶段时,收入增加且稳定,客户的理财重心是负担家计、清偿放贷、教育基金;合理控制支出,积极投资,做好现金流管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稳健的积累家庭资产。这一阶段应着力培养家庭理财意识,耐心做家庭理财计划。30岁的刘某现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月薪税后5000元左右。太太从事出纳工作,月薪税后3000左右。由于刚结婚不就暂时没有购房租住居住,房租1000元/月。每月净现金流量2400元,刘某一家没有购买保险也没有进行投资。刘某理财规划的短期目标是希望今年去海南旅游大约需要费用5000元;中长期目标希望5年后生孩子。5年后购置住房80平米一套;长期目标30年后退休,可以得到有保证的晚年生活。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个人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其进行如下的理财规划:家庭备置一定的流动资金以防不时之需大约3万元;孩子方面,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大学前其家庭的月支出将增加20xx元。19岁孩子上大学,若按照2万元/年的费用水平,考虑现值因素,24年后方刘先生需要准备大约23万元。住房方面,如果刘先生要在5年后住房,不贷款的情况下,每年将结余全部投入,还要很高的实际投资回报率才能实现理财目标,因此建议方先生采用7成20年的按揭购房,不建议完全自付。按照城市市价7000千元,购置80平的房产总价56万。5年准备30%,16.8万元的首付款,每月还款2934.2元,在刘先生家庭的承受范围内。另外还应准备6大约万元的装修费用。接下来进行在退休方面理财规划,假设刘先生夫妇的寿命均为85岁,假设市场投资率与通货膨率相当的情况下。在刘先生58岁时大约需要准备超过一百万的退休款;因此我们建议将旅游费用一块可以缩减开支。综合分析刘某一家没有投资经验,风险偏好较弱,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强。可以购买一些保本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

  三、成熟家庭理财规划

  该阶段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期,子女自立债务逐渐减轻,理财重点是增加收入和退休基金;稳健增值及准备退休;享受生活和规划遗产。以下理财规划案例:

  天津的王先生今年57岁,夫人已经退休。二个女儿均已自立,王先生的'家庭财务状况如下:42万元人民币包括活期存款2万元,20xx年12月底到期的活期存款20万;20xx年10月底到期的两年定期存款20万;黄金及收藏品为33万。房产大约在80万元左右。资产净值为155.5万元,王先生每月家庭开支大约5000元。.收入为每月4000元,年终奖金5000、存款、债券利息8000。太太退休金为20xx元。年度结余25000。

  理财规划分析如下:年度收入总额为110600元,工资收入为85000元;投资收入为27200元,占总收入比为25%,家庭以工资收入为主。年度可剩余6万元左右的资金。基本属于较高质量生活水平。王先生的总资产155.5万元,没有负债;其中固定资产80万元,占总资产的51.4%,房产资产流动性较强,安全系数高,但是受政府政策影响也较大,尤其当前房产环境下,建议可以抛售。王先生将近退休,面临的问题是收入将大幅缩水,退休后计划出国旅游费用8万元。预计退休后寿命都是35年,每月的支出5000元来算,估计需要养老金133万元。以王先生目前的资产和退休后的收入估算,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并留下遗产。考虑老两口没有子女在身边,医疗费用和看护费用会大幅增加,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让资产增值。王先生的流动资金充足,建议仍保留2万元作为流动应急金,部分活期存在银行、部分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生活保障用的流动资金。规划遗产时王先生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可以在咨询相关法律人士的基础上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订立。手中的黄金产品处于增值状态可以继续持有。

  每个生命周期的特点不同,因而每个时期制定的理财规划也不同。重点是针对各个家庭现有财务状况分析其适合的理财规划。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使得资产保值增值。(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参考文献

  [1] 齐天翔.中国居民储蓄的倒“U一曲线假说―不确定性与居民储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xx,(2)

  [2] 李江.王宏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3] 李善民、毛丹平,20xx:5个人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案例分析论文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与科学管理要求相应增高,只有重视基础建设质量,水利水电整体使用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水利水电建设规模大、耗费资金数目庞大、施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建设的制约因素层面广泛。要考虑工程的复杂性和后续联系,才能保障建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从而促使水利工程运行顺利。大坝基础处理设计关乎到整个大坝建设,只有做好处理设计工作,大坝在使用时才会发挥到最佳状态。

  1 基础处理概述

  水利工程基础建设是指建设项目的工作流程,要按照先后顺序有序开展,基本步骤是决策、预算、设计、施工、竣工,然后相关管理层开始验收,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难度大程序繁琐,又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建设。基础处理,首先是掌握施工图纸,做地质研究综合分析得出侦查报告,再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文件[1].水利水电工程挖掘前,一定要注重管理和相关处理设计,要按照施工设计有规划的进行,确保工程建设严谨。同时施工区域的各类管线要与相关部门协商出合理科学的措施方案,对管线妥善安排。

  1.1 技术复杂

  水利水电大坝建设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地质结构多变。上部分受各种建筑结构制约,下部地质结构复杂。在建造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荷载数量、运行中事故解决方案。这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会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2].同时说明了基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间接表明基础设计要具备严谨的科学合理性。

  1.2 质量评价困难

  水利水电大坝基础工程在客观角度上分析属于隐蔽工程,在工程竣工后,才对其做质量评价。因此质量评价比较困难,在大坝投入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修复问题就能难以看展,耗费资金巨大,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前期,要注重设计与施工质量问题,做好监督工作。

  1.3 工期较短

  大坝建设主要是因为开发使用水力资源,一般布置的位置是要协助和配合水利任务的。在建筑工程时,多数集中在枯水期,在水位相对较浅时选择施工,并且在集中的时间短内工作也受气候影响,因为工期时间受到限制,施工任务相对繁重,所以在建筑中不但要考虑施工设计与管理,还要考虑工程造价与工作效率的`协调性。

  2 水利工程基础处理设计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

  某峡谷中部建拦河大坝,建筑类型是缓凝土构造重力拱坝。坝高为 80m,其坝轴线长为 335m,虽然地质条件要求不高,但是坝基处有断层,岩体渗水性比较强,软弱夹层就容易出现,该工程变形模量在0.25~0.35Gpa之间,但是抗剪强度只在0.25~0.35,较其他水利水电地质岩石相比,力学体征显得过于低,不利用大坝承载荷。

  2.2 处理设计

  2.2.1 处理内容大坝工程一般处理的关键点,在于拱坝平面,要将大坝所承受的重力转移或者均摊到基岩。如果受到超载荷外力,大坝肩部岩体会与基岩产生物力反力,两种力相互作用,促使大坝在运行中保持正常状态[3].大坝在建筑时一定包保障基础硬度,这样大坝在后续使用中才能优良稳定,其承载力也可以满足大坝使用需求。该工程,地质构造存在灰岩,灰岩是一种抗重能力较差的岩石,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对大坝基础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在基础处理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对灰岩进行固结灌浆工程,这种混凝土灌溉方式,促使基岩更加的牢固。如果大坝两岸的拱肩位置在投入使用中可能受到的载荷过重,对这两处位置同样采用固结灌浆的方式,加固地基的坚硬程度。

  2.2.2 具体设计受地质影响,大坝基础挖掘主要是使用台阶式挖掘手段,台阶设计的高度和台面宽度受坝体抗滑影响,该工程设计的台阶高度与坝低对比是 1:1.5,设计的台阶高差为 9m, 挖掘破比值经过计算得出 1;0.35.为满足力学和水力冲击下的坝体稳定性要求,在建设时将坝面倾斜了 8 度左右,促使坝体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

  还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洪泄会造成雾化水的现象产生,进而侵蚀两岸。则需要碰洒混凝土制造干湿交替的效果,从而对边坡进行保护。该工程存在的软弱夹层现象,在设计处理时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掏挖等手段进行软弱夹层处理,掏挖深度控制在 5m 左右,同时用混凝土进行填塞。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对于帷幕、抗渗和大坝地基处理问题,在坝基沙粒分布不均匀地带,设置截水槽促使其稳妥可靠。一般是使用水泥灌浆的方法,增强大坝基础的防渗结构。或者采用粘性土料修筑防渗体,减少坝基渗漏损失。

  2.3 设计方案

  该河床多发洪泄水灾,在处理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对抗浮稳定差、水位高的河床位置进行排水。一般水力水电大坝在建设时,均采用封闭式排水手段,目前来看效果良好。大坝在建设时还会考虑基础排水问题,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力对坝基的压力,所以在大坝底部设置基础排水孔。该工程软弱夹层抗压能力弱,增加基础排水孔,可以减少软弱夹层的压力。

  3 结束语

  希望本文对今后的大坝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意义,进而牢固水利水电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实现新跨越。当前水利水电建设任务繁重,只有落实处理设计问题,才符合新时期水利建设战略思想。

《案例分析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案例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案例分析论文11-07

案例分析论文15篇11-09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02-14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05-12

电话礼仪案例分析06-12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样式12-30

万福生科造假案例中各方行为分析论文01-08

女生面试的着装案例分析11-12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幼儿园05-26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案例分析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案例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案例分析论文(15篇)

案例分析论文1

  一:《英国应对疯牛病危机事件》

  一、案例背景

  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像疯牛病危机这样持续近20年,依然还有新的发展;或许没有一场危机可以从一场普通的农牧业疫情,发展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社会、政治危机。

  1986年始发于英国的疯牛病,最初只是被认为是一种普通的动物疫情,直到1996年英国政府公开证实了它对人类的致命才引起丁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政府的广泛重视,加强了对其的监管和预控。但不幸的是,这种疾病因子在牛身上的潜伏期只有五年,而在人身上的潜伏期却可长达数十年,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因子还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动物,这样就增加了人类被感染的途径。因此,疯牛病危机所打击的不仅是欧洲发达的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打击了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直接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大选和政府的稳定性,并导致了人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质疑。

  英国是这场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英国政府对这场危机初期管理的滞后导致了危机的蔓延扩散。从1996年开始,欧盟对英国牛肉实施出口禁令.英国政府曾一度采取不合作政蕹,与欧盟成员国乃至欧委会的摩擦不断,“牛肉大战”演化成为外交危机。1997年布莱尔政府开始在疯牛病问题上与欧盟开展合作,并在内外压力下洱化了对危机的预防、监控和处理的机制,使该危机在英国有所控制。但是,2000年,疯牛病在德、法等欧盟国家相继发作,导致了新一轮疯牛病恐慌,疯牛病危机成为欧洲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二、疯牛病危机的演变过程

  (一)疯牛病在英国

  1986年10月25日,位于英国东南部的一个风光绮丽的小镇——阿福什德镇发现了第一头患疯牛病的牛。这是一头黑白相间的奶牛,发病之初,它无精打采,然后是站立不稳,步履踉跄。到后期便口吐白沫,倒地不起。经权威兽医确诊后,这头牛患的是疯牛病。同年,英国国家兽医中心第一次进行检测,发现4起疯牛病病例。1987年11月,在英国的80个农场发现95例病例。到1988年,发现2512例病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共登记有8443例疯牛病。封1990年底,疯牛病泛滥至17323例。1992年达到最高值,为44544例。

  (二)疯牛病危机爆发

  虽然从发病数量上看,危机自1992年后有所减缓,但从1990年开始,相继发现了猫和猪感染疯牛病的病例,人们开始担心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到1996年,不幸终于被证实了,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10名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谈牛色变”,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各成员国间因为“牛肉”而互不信任,纷争四起。1996年到2002年5月6日,英国已有89人被证实死于新型克雅氏疾病。英、法、德等国民众纷纷通过示威、抗议等各种形式表达对政府危机管理无能的不满.隐藏已久的疯牛病危机骤然表面化,从一场农牧业领域的经济危机升级为社会、政治危机。

  1996年3月27日,欧洲理事会禁止英国出口牛肉及相关产品。1996年5月24日,英国上诉欧洲法院,要求收回出口禁令,虽被驳回,但批准其可通过与盟国政府谈判取消禁令。1996年6月21日,欧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以签署《佛罗伦萨框架协定》,要求在英国达到以下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取悄对英国牛肉进口的限制:淘汰性屠宰有被感染危险的动物;改善英国的动物身份证和追踪体系;立法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肉和骨头用于动物饲料;屠宰30个月大的牛;有效清防屠宰后动物尸体残留的危险材料。

  除了通过出口禁令来制止疯牛病危机的蔓延以外,欧盟还采取了其他的防范措施,包括: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处理动物肥料的“严格加工标准”;1998年5月1日开始对检测、控制和消除疯牛病实施“积极监督”。欧盟的这些措施一度使消费者对牛肉安全和消费的信心回升,但2000年爆发在德、法等国的新一轮危机又使消费者信心再度跌落下来。这使欧盟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试图恢复市场信心和牛肉消费。尽管有严密的措施,疯牛病危机还是在整个欧盟地区爆发了,迄今只有三个国家未发现疯牛病。

  2000年2月初,欧盟各国农业部部长开会时一致认为,疯牛病危机对欧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已经达到“紧急状态”。2006年10月,法国一些超市里发现了被怀疑染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引起普遍恐慌。疯牛病危机使法国的牛肉销售量锐减,出口遭到重创,法国农牧民经济损失惨重,政府在这场危机中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为了消费者利益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控制疯牛病蔓延;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尽量帮助牛农渡过难关。 此后不久,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相继发现了疯牛病病例,整个西欧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疯牛病危机。2001年2月22日,因疯牛病危机而遭受惨重损失的法国农牧民在法国总理者斯潘参观第38届巴黎国际农业博览会时举行了抗议示威。他们对政府没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牧民的利益表示强烈不满。

  (三)疯牛病危机扩大化

  疯牛病危机使欧盟内部的贸易摩擦增加。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英法牛肉大战”,尽管欧盟已经于1999年取消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但法国政府仍拒绝解禁,2000年12月,欧盟法院曾下令法国解除这项禁令,遭到了法国政府的拒绝。英国对此强烈不满,认为法国不是在“防止疯牛病蔓延”,而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为此,英国一些进口商对法国的水果、酒类和其他食品进行了抵制,这对两国的贸易往来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疯牛病的进一步蔓延,类似的贸易摩擦同样不可避免,这已经影响到欧盟内商品自由流通的正常运转。

  欧盟内部围绕共同农业政策的分歧因此进一步扩大。疯牛病危机发生后,有些成员国要求从农业预算的其他项目中投出资金用来支持养牛业。但有的成员国却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欧盟农业政策的混乱.损害更多成员国的利益。欧盟委员会负责农业事务的委员费施勒甚至表示要重新审查共同农业政策。德、法政府则主张修订欧盟农业政策,重新确定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认为只有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才能重新使人们相信共同农业政策的可靠性。他们还提出重新安排农业援助问题,将农业财政支持与遵守消费者保障权益、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各项标准相挂钩,以取代对管理不善的农业进行税收支持的政策。欧盟农业政策的改革 历来十分敏感,弄得不好会造成欧盟内部的分裂。尽管欧委会就疯牛病问题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方案,但由于欧盟各国利益不同,立场难以弥合,因此至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欧盟统一大市场遭到质疑。欧盟内部边境开放后,方便了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但由于取消了各种检查措施而给疾病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使疾病更易传播。

  疯牛病危机对欧盟扩大产生消极影响。欧盟已经决定从2003年初开始按“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接受中东欧新成员。但疯牛病引起的欧盟内部纷争将使不少申请国入盟的信心大打折扣,同时也使欧盟与申请国的入盟谈判更加艰难。2000年6月,欧盟与首批候选国在谈判涉及最敏感的农业补贴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等问题时,由于各方的立场不同,致使谈判陷入僵局。中东欧申请国大多是农业国,从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获得补贴,使他们入盟的,是它们入盟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最后协议,欧盟必须逐步减少对农业的高补贴政策。因此,欧盟竭力对中东欧国家入盟后享有的补贴加以限制,这与候选国的初衷大相径庭。

  (四)疯牛病危机在继续

  2002年初,伦敦皇家科学技术和医学学院—批流行病学家作出最新估计,在2000年至2008

  年间,英国仅仅因为食用受疯牛病污染的牛肉而死亡的人数将逐步上升到5万人,最多可能达10万人。实验室检测已经证明,通过给羊注射受感染的`牛脑物质或者投喂受感染的饲料,可以把疯牛病传染给羊。如果真是如此,死亡的总人数可能增加20%—50%。根据最坏的预测,英国将在80年时间里将有15万人因食用受疯牛病感染的牛羊肉而死亡。伦敦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强调,有许多未知因素——特别是人在食用受感染牛羊肉以后的潜伏期——可能使受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无法确定。2001年研究的初步发现表明,1%的羊可能感染了疯牛病,这一发现使人们担心英国全国的4000万只羊可能全部被销毁。2002年5月23口,欧洲食品标准局报道称,疯牛病监管协会建议采取措施,预防羊爆发疯牛病。该机构建议消费者不要食用羔羊肉、羊肉和山羊肉。科学家预言,新型克雅氏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疯牛病对人类的影响是长期的,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案例分析

  (一)英国政府在后期危机管理的成功之处

  1、较重视沟通信息。政府管理危机与传达危机信息的渠道畅通,定期向公众和欧盟委员会通报危机管理的进程。

  2、重视危机研究及各部门间的合作管理。通过各类研究机构使公众正确理解危机,避免过度恐慌.提高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各机构间共同分享有关危机情报,通过对危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提高管理和传达危机信息的技术水平。指定由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主要负责危机的管理。

  3、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疯牛病的研究;屠宰感染牛群;保护牛肉市场;发放屠宰补贴;提高消费者的信心;进行市场于预性购买,维系牛肉的价格体系;由政府向整个行业注入资金,支持个人公司重组等。

  4、与欧盟和欧洲其他国家协调,防止危机扩大与恶化。力求恪守欧盟《佛罗伦萨框架协定》以争取解禁,重整英国牛肉工业。鉴于英国政府危机管理取得成效,欧盟于1999年8月1日,解除了英国牛肉的出口禁令。

  (二)英国及欧盟对疯牛病危机在管理上的教训

  1、不听忠告,自欺欺人。英国政府一方面宣布委任专家对疯牛病的原田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又表示并无任何证据显示疯牛病可以传染给人类,想以此安定人心。农业大臣甚至公然在电视里表演吃牛肉汉堡。直到]996年3月才正式承认疯牛病会传染给人类,但为时已晚。英国政府危机初始管理失败直接导致危机的蔓延及涟漪效应。

  2、南辕北辙,错上加错。在未明确向牛农和牛肉经营者与消费者传达危机严重性的同时,拒绝以市场价收购病牛,牛农不甘心亏本,于是将有可能染病的牛另找销路出售,从而造成大量病牛肉进入市场。

  3、目光短浅,造成后患。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英国虽在1988年认定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是引起疯牛病的最大嫌疑,但直到1996年,才正式全球性禁止这种饲料出售,此时整整延误了八年。为降低眼前经济损失,没有采取果断措施,致使多达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可能感染了疯牛病病毒的蛋白质饲料。

  4、反应迟钝,管理滞后。1990年德、法、奥地利等国已经开始禁止进口英国牛肉,并向欧委会提议欧盟实施这一措施。但是,欧委会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恶果,—方面同意采取保障公民健康卫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却威胁要欧洲法院来判断成员国的禁令是否合法,迫使各国不得不取消禁令。1996年当得知人也会感染疯牛病时,才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疯牛病危机已经爆发了10多年,所能找到的解决办法已经过时了。

  5、机制缺陷,无人问津。疯牛病危机的爆发与扩大,暴露了欧盟缺乏对国内危机特别是欧盟内部问题的系统研究。欧盟下设24个总司,其对危机的研究与管理几乎却集中在军事—安全领域。没有哪一个总司专门负责保护欧洲的公众健康,这是疯牛病问题爆发之初在欧盟无人问津的原因。

  (三)案例启示

  1、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一国的问题难免会波及整个欧盟,欧盟如何提高处理内部危机的能力便显得日益重要。

  2、危机管理中专家的作用非常重要。现代社会正变得日益复杂,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屉,给人类带来更多不解之谜。危机管理者在应付不确定性的危机时,需要大量的专业信息和相关领域的专家。

  3、违背自然法则的代价沉重。牛原本以食草为生,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量生产人工饲料,“强迫”牛吃这种人造高蛋白“荤”饲料,就易感染朊病毒而引起疯牛病,疯牛病“是我们人类因违背自然秩序而付出的代价”。

  4、要重视食品安全危机。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政府对食品安全危机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反映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它的连带效应是广泛的,会涉及国家的社会、政泊、经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5、转轨国家因灰色经济泛滥而更容易受到危机冲击。所有严密的防范与管理危机的措施要奏效,还要取决于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有序性,否则监管的难度很大。在一个庞大无序的市场里,疯牛病出现只是早晚的问题。

  6、疯牛病危机不同于单纯的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它的爆发与升级,既有着深刻的自然科学背景,又涉及政府的管理水平与公众对危机的心理承受力等社会学问题。在危机管理领域,对危机情景的可见性愈差,对之进行管理愈是复杂艰巨。应对此类危机需要综合的能力,既需要深入的科学研究,科学对待危机;又需要提高政府职能,有效管理;更需要加强与公众的及时沟通。

案例分析论文2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段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段较多,早期使用较多的是虚假确认收入与费用、费用与资本互相转化、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而近几年使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等手段较频繁,做法从明显到隐蔽,但都是为了达到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

  (一)虚假确认收入与费用

  此种手段是通过会计造假杜撰经营活动和经营业绩,是较明显的造假行为。一般是在上市公司半年报或年报即将公布之前,为掩盖重大亏损或制造虚假业绩,千方百计虚构利润。例如,利用跨年度时间差异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将预收收入确认为营业收入;通过虚构交易、虚开销售发票,从而虚增销售收入,第二年以销售“退货”的方式转回;隐瞒费用,蓄意推迟营业费用的确认,虚增当年利润。会计报表上反映出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比例严重失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呈背离趋势,甚至出现很少或负值的现金净流量匹配巨额净利润的不合理现象。

  (二)费用性支出资本化与资本性支出费用化

  上市公司故意混淆费用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划分,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例如,将 研究 开发费用、日常性开支以及其他应该作为费用核算的成本项目资本化,从而不在当年或当季的营业收入中扣除这些费用,而是逐年分摊以便从未来的收入中扣除,从而抬高公司当年或当季的账面利润。相反,为达到降低当期利润的目的,对资本性支出予以费用化,人为调控利润。

  (三)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的业务活动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近两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有90%以上的公司发生了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易价格的可控性和非市场性,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不合理的转移定价调节利润,特别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关联交易。很容易调整、控制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通过相互投资、参股、资产出售,高估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虚增资本和资产;通过欠公允价格的商品交易,虚增虚减利润;通过所谓的资产重组、租赁、托管经营,名为“优化资产”,实为转移利润或亏损;通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彼此之间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隐瞒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四)滥用会计准则

  1.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本身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活动,会计准则赋予会计活动一定的灵活性。如一些运用灵活性较强的准则,充满了主观判断。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根据公司盈余管理的需要,对前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方法 进行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进而调节当期及以后年度的利润。例如变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巨大变更,对上期故意造成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

  2.滥用会计谨慎性原则。上市公司恶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当年管理费用增加,利润隐藏,损益表反映为巨额亏损,实为以后年度转回利润埋下伏笔。或者蓄意计提其他秘密准备,“以丰补歉”,造成公司收益平稳增长的假象。反之,对该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提或不足额计提。例如,对已经贬值的资产长期搁置不处理,对关联公司的应收账款长期不计提或少提坏账准备,隐瞒损失,虚增利润,直到因关联公司无力还款,问题彻底暴露,才不得不对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造成当年巨额亏损。

  二、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成因复杂,巨大的利益驱动、低廉的造假成本、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监督不力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一)巨大的利益驱动

  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不少公司为了从资本市场上合法“圈”到更多的资金,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编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股东信任与支持。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管理层、中介机构等整个相关利益者同时参与并获得不菲的收益。

  1.向资本市场“圈钱”。一方面是上市“圈钱”。我国上市公司质量不高,一些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先天不足,大多数公司的上市动机首先是为了解决资金流量等内部问题。这些公司为了成功上市,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另一方面是增发“圈钱”。不少公司上市成功后,公司质量并未明显提高,业绩增长缓慢。“圈回”资金除了补给现金流外,富余资金的投资方向并非招股说明书所述那样明确,改变投资计划、盲目进行扩张和多元化投资的情况较常见,又会形成新的亏损,出现新的资金短缺。那些经营业绩较差甚至亏损的公司,为了保增发或配股,提高配股的价格,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的方法,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2.为了保留上市主体资格。很多上市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达不到招股说明书中预测的.业绩水平,不少上市公司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第四年就“ST”了。据统计, 目前 有近1/10的公司因连续多年亏损已经被戴上“ST”、“PT”的帽子,甚至被退市。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避免被“戴帽”处理,或为了早日“摘帽”,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力求“扭亏为盈”,保留所谓“壳资源”。

  3.协助控股股东侵犯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少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取得配股、增发后,挪用上市公司资产、通过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侵害公司利益、虚构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据统计,1992~20xx年底,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200多家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丑闻,比例接近20%。

  4.配合二级市场操纵股价。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本公司的股票价格或为使股价达到某个高度,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庄家、股评机构与上市公司联手,借助虚假会计信息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引起中小投资者的盲目跟风,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炒作风波,从而抬高股价,从中牟利。

  5.实现管理层的个人利益。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报酬、升迁等)与公司的经营状况、股市表现密切相关。当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时,一些公司管理者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包装利润,以非法手段来操纵公司股价,从而使自己收益增加。

  6.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一是当地政府的利益需求。上市公司大多成为所在地经济 发展 的强劲推动力,其经营状况往往涉及所在地区的利益、形象和政绩,因而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利益需求,地方政府对某些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采取默许甚至支持的态度。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需求。截至20xx年2月底,我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共有73家,而1997年参与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88家,证券相关审计市场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集中。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在业内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保持与大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保护自身利益,违背独立审计原则,参与了虚假会计信息的生成及传播。

  (二)低廉的造假成本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造假违规成本低廉。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发现机制缺乏有效性和健全性,违法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很低。截至20xx年3月,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为1349家,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发现的概率很低。二是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会计造假收益很高,而会计造假成本过低。对会计造假行为,不仅刑罚和经济制裁力度不够,而且缺少名誉、地位、升迁机会等方面损失。目前我国《会计法》中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单位最高经济处罚是10万元,对具体责任人的最高处罚是5万元,远远低于预期的违法收益,处罚未伤筋骨。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大大高于风险成本,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仍然敢于铤而走险。

  (三)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 会计 准则制度不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 方法 ,使得公司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随意性较大,客观上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由于缺乏对会计政策选择公允性的具体判断标准,兼之此类会计 问题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对其公允性的判断所需信息较多,不仅使一般的投资者难以判断,有时会计专业人士仅从外界也难以准确评判。

  (四)监督不力

  1.内部监督控制不力。虽然上市公司建立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框架,初步实现了“形似”,但距离“神似”还有很大差距。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是与董事会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 经济 生活中,由于董事会受控股股东支配,很多公司董事会职能越位,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公司财务以及董事、管理层进行监督的作用。

  2.相关监管部门监督不力。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不足,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还很不够,亟待改进和加强。

  5. 社会 监督不够。由于害怕惹事上身,很少有媒体和专业 研究 者能够及时点名道姓揭露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问题,公司员工、客户等知情人也常常知情不报。

  三、对策和建议

  治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一)完善制度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逐步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中国 证监会4月29日颁布《股权分置试点方案》,迈出了产权变革的实质性一步。要在保证证券市场稳定且给予社会公众股东合理补偿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实现股权分散化,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以约束控股股东、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要强化社会公众股东各项权利的实现机制,改善股东参与监控会计信息的条件。(2)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要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依法有效运转。在公司治理中,处于内部控制核心地位的董事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上市公司财务丑闻案件处理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会计造假行为都有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管人员参与,其中董事长以及首席执行官承担主要责任的占一半以上比例。股东大会要致力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对董事会的构成及其议事规则、独立董事的定义作出更具体的规定,增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机制。监事不同于独立董事,可以是利益相关者,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上市公司要强化监事会功能,真正发挥监事会对于董事、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有效监督公司重大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质量。

  2.完善会计 法律 体系。(1)完善会计制度。由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变更的灵活性,随意调整期初或当期损益的做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隐秘性,建议对上市公司会计处理规定进一步进行修订,明确三者的区分,以案例的形式,统一规定三者的会计处理原则,消除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带来的随意性,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操纵性。(2)完善惩治会计造假的法律制度。要健全会计相关法规,为监督提供法律依据,尽快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管理方法、什么是虚假会计信息、如何确认虚假会计信息以及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如何分担、如何处罚等做出明确规定,大幅度提高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经济处罚的金额,提高会计造假成本,让造假者真正有切肤之痛,重罚之下让其无法继续 发展 甚至无法生存,使其在法律的震慑下不敢轻举妄动。

  (二)加强监督

  1.加强注册会计行业监督管理。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与国际接轨,在会计师事务所全行业内推行合伙制,实行无限责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提高违规风险成本。二是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格局,成立隶属于证监会的会计监督机构,负责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和调查,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严厉惩罚。三是实行上市公司审计强制轮换制,要求上市公司每二年强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其为与上市公司长期合作而丧失独立性。

  2.加强媒体监督。反思安然事件的曝光过程,正是由于媒体与买方 分析 师不断地分析、质疑安然公司,才最终揭开了公司的财务黑幕。媒体监督是明枪利剑,可以使公司迅速名扬四海,也可以令公司顷刻间信誉扫地。媒体监督成本相对较低,方式是“事中”甚至“事前”监督,其作用有时比司法和行政监管更广泛、更有效。有的上市公司出现异常现象,常常是一些媒体首先曝光后,有关监管部门才进驻公司进行追查。通过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需要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大的勇气。要支持相关媒体以及证券市场研究人士敢于发表疑问,敢于站出来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要求上市公司解释存在的问题,督促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发挥群众监督的优势。如同社会其它舞弊行为一样,员工、客户等知情人举报是发现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建立揭露会计造假者奖励机制,对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人员提供奖励和法律保护。通过更多双敏锐的眼睛,扩大监督的范围和力度,提高揭露会计造假的概率,达到查必有据,查必有问题,查必追究和处罚。

  (三)严格执法

  对于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首先,要及时处罚。提高处罚的时效性,对于造假手段恶劣、造成严重 影响 的上市公司,要从重从快处罚,增强处罚的惩戒效果。其次,要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摒弃“内部清理门户”和过分强调“市场稳定”的做法,严格将造假者绳之以法,以法律的严格执行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第三,公开透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它所有的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透明,执法情况也不例外。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发表公告、公报等形式,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员,公开曝光其违规事实和对其处罚情况,使“造假者”无处藏身,提高法律约束力。

案例分析论文3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跟随律师及相关案件进行了实习并且承担了一部分工作,现选择其中一个案件进行一部分改编并且结合一些热点法律问题与争议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情概要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北京时间凌晨1点28分,司机陈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道路上行驶,在一个V字型路口进行调头,由于路口转弯角度较大,加之是夜晚,视线不明确,司机陈某没有看到调头路口处有一个醉汉被害人王某躺在马路口,汽车碾压王某于车下,之后陈某下车查看并看见王某躺在汽车底下,随后司机陈某慢慢挪动汽车并且驾车逃逸。后被害人王某被路人发现并送往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第二日上午死亡。经法医专业鉴定后,被害人王某是由于被汽车碾压后造成内出血从而引发创伤性失血导致休克,最终死亡。交警部门时候对事故现场进行了相关的勘察,认定被害人王某处于V字型路口偏左侧的地方,交警大队进行实物实验,利用一辆汽车进行现成模拟发现王某所处的位置在汽车调头时是无法被发现的,即处于一个视野盲点,加之是夜里就更加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也无法再及时的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一周后,司机王某被有关部门逮捕归案,并且交代了相关案件情况,其中包括被告人陈某说他当时以为被害人王某已经死亡的主观意志,其他情况与交警部门所认定的结果一致。

  二、 案例分析

  本案中的争议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司机陈某对于撞人这个行为的定性,即是否属于意外事件。第二个是陈某之后的逃逸行为如果来界定。

  (一)、陈某撞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第 16 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意外事件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后果,但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行为人无罪过且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虽然从法医的鉴定结论中可以认定,被害人王某的死亡和司机陈某的撞人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交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试验的报告材料里可认定,陈某撞人的主观状态既非故意也非过失,而是因为路段本身的构造和事故发生时天黑的客观原因以及被害人王某醉酒的主观过失造成的。这个有一个质疑,作为一个的司机,在调头行驶的时候肯定应当要减缓速度,注意安全,若是司机尽到这个注意义务,那么即使撞人了,被害人王某也不至于由于内出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是不是陈某主观上也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呢? 被害人王某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深夜醉酒倒在危险的地方。一般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在转弯路口的位置躺着,那里是属于较为危险的地段。司机以自己的惯常思维,也无法能预料到掉头转弯处偏右位置会躺着一个人,尤其还是在深夜。法医的鉴定报告中说明了被害人王某

  并没有当场死亡。即使司机减缓速度(深夜,如果周围不安全,司机也不敢放太慢的速度),若撞的是要害部位,也不能避免给被害人李某造成严重伤势的后果。是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的遗弃和逃逸行为给本身受害的王某增加死亡的几率。而且法律不应当强人所难,实际情况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并且依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没有断定被告人陈某造成损害的结果是故意或过失的证据,应当作出对被告人陈某有利的裁定和判决,不应当定陈某在撞人行为上违反了交通运输法规。因此,在此案中,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

  (二)、丁某逃逸行为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 首先,基于第一点的判断,由于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是意外事件,因此,可以排除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和客观方面是否违法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主观上有过失,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如行为人没有违法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是由于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不能避免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不能认定为犯罪。《刑法》第 133 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结合法条及相关的分析,被告人陈某逃逸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其次,被告人丁某的逃逸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则行为人犯的是是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杀人罪中的`行为人在认识意识上是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意志因素是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结果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结合案件来说,被告人陈某发现有一人被其撞伤后,慢慢挪动汽车驾车逃离现场。 被告人陈某将被害人王某丢弃在路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很明显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王某的死亡而不顾,然后驾车逃逸。被告人丁某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王某是具有救助义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 76 条

  第二款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而陈某却不对王某进行作为义务,对王某的现状听之任之,即使被告人陈某主观上认为王某死了,害怕而逃离,但是,没有对王某判断是生是死而大意逃离仍然是被告人陈某的过错,即使王某死亡,陈某仍然不应当丢弃被害人王某,应当由医生对王某的生死进行评断。所以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在这不应当得到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含义是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张明楷教授认为此原则有以下几种 适用界限: (1)只有对事实存在合理怀疑时,才能适用该原则; (2)对法律存在疑问时,应根据解释目标与规则进行解释,不能适用该原则;(3)在立法上就某种情形设置有利于被告的规定时,对被告人的有利程度,应当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根据;(4)在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认定存在疑问时,应进行合理推定,而不能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5)虽然不能确信被告人实施了某一特定犯罪行为,但能够确信被告人肯定实施了另一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时,应择一认定为轻罪,而不得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对当事人的听之任之的主观心理的推断是合理的,不论被告人陈某是认为王某已死还是未死,对与王某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死亡,而被告人陈某却放弃了给王某一丝生存的机会,选择了最坏的结果,那是法律不允许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但是也必须合理公正。综上所诉,被告人丁某的逃离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三、 基本结论或观点

  综上所述,案件中被告人陈某属于意外事件,但是随后其驾车逃逸的行为却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等待陈某的将是法律合理公正的裁判。

案例分析论文4

  购买的二手房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案情简介】

  李女士和她的丈夫张先生婚后拥有一套房屋,最近他们为了购置新房决定将房子卖掉。张先生与中介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委托中介公司寻找买家,挂牌价为230万元,签约后张先生就到国外出差一个月。刘先生通过中介看了这套房子觉得非常满意,但希望价格再能便宜一点,通过双方几次协商,李女士最后同意以138万元卖给刘先生,双方又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为此刘先生支付了定金20万元。谁知签约后半个月,张先生就从国外回来了,当他得知房价为138万元,觉得太便宜了,于是找到刘先生,告知刘先生这是他们夫妻的共同财产,李女士一个人无权处分,要求解除合同,但刘先生认为李女生有权签订合同,且已经交付了定金,坚决要求履行这份合同。

  双方协商不成,为此刘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履行《房地产买卖合同》。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系争房屋系李女士和张先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同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对共同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应为无效。法院判决购房合同无效,李女士返还刘先生定金20万元及其利息。

  【律师评析】

  所谓共同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对全部共有财产不分份额地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共同共有财产关系一般发生在互有特殊身份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较为典型的是基于夫妻关系而发生的夫妻共同财产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有等共同共有财产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部分共同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的,

  要看事后该处分行为是否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的追认。获得其他共同共有人追认的,该处分行为合法有效。没有获得追认而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合同无效。

  目前法律实务中存在着如下几种共有形式:

  1、家庭共有:夫妻是一种人身关系。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夫妻共同共有:家庭成员相互之间,也是人身关系,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关系。不能把亲属关系都当成家庭关系。如张某与其妻、子一同居住,其父、母单独居住。张某的家庭成员就只有3个人,而不是5个人。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基于农村共同生产生活而产生几代同堂的现象,其共同居住人对家庭财产是共同共有。

  3、尚未分割遗产形式的共同共有:共同继承的财产,在继承开始以后,遗产分割之前,数人(相互之间是亲属,是同一顺序继承人)对遗产享有共有权的财产。一般认为,这种共有是共同共有。

  在购买房产时,一定要核实所购房产是否属于共有,买卖共有房产的一定要取得全体共同共有人的一致同意。为规避最终认定为共有房产而产生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购房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如果是房产证上的产权人是多个人的,一定要核实每个人的身份,并由每个人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除非有公证的委托书,否则不同意代签字。

  2、如果房产所有人是在婚状态,且房产证上产权证为一个人名字的,也需要其配偶在房屋买卖合同上签字,或者由其配偶出具房屋并非夫妻共同共有财产的声明。

  3、如房产所有人系单身,且房产证上产权人为一个人名字的,需要该所有人到民政局开具单身证明。

  4、为防止出卖人故意隐瞒其他共有人,买受人可以让出卖人出具一份无其他共有人的承诺,并明确约定违反承诺的违约责任。

  【法条链接】

  1、《合同法》(1999年)

  第五十一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988年)

  89.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xx年)

  第十七条 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第十八条 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4、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二手房”买卖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20xx年)

  第二条 未经房屋共同共有人同意,出卖人对外签订的 “ 二手房 ” 买卖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答: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房屋共有人以其他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为由,主张其他共有人对外签订的 “ 二手房 ” 买卖合同无效。对此问题,应区别不同的情形分别处理。一是房屋出售时,权利登记仅为出卖人一人的,基于不动产的公示、公信原则,买受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系房屋的完全权利人,其与出卖人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应认定为有效;但如有证据证明买受人存有过错,与出卖人恶意串通,损害其他共有人利益的除外。二是房屋出售时,权利登记为数人的,基于部分共同共有人不得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法律规定,在其他权利人事后不予

  追认的情况下,应认定买卖合同无效;但买受人有理由相信出卖人有代理权,符合表见代理构成要件的,应确认买卖合同有效。

案例分析论文5

  1 我国车险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险种过于单一

  现如今,我国制定的机动车保险条款中,普遍是两个基本险种和其他九个附加险种,虽然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的保险市场相对不是十分发达造成的,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统一制定的条款和费率额很好地保证了投保人的自身利益,对于维护我国的保险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下所产生的弊端同样是非常明显的。

  具体来说,这种制度限制了保险行业本应具备的经营灵活性,不能够方便各大保险公司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开发新的险种,同时也不能针对一些保险产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使得许多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化,不能够使这些公司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市场竞争优势,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场垄断,在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投保人往往会选择那些大型的、信得过的保险公司。这体现在实际的情况中就是,虽然我国的保险公司数量十分可观,但是被人们所熟知的保险公司仍旧是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几家,这样车主在为自己的汽车进行投保时往往就会选择那些听过名字的保险公司,对于一些小型的保险公司由于不是十分了解,本能地就会产生一定的不信任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经营。

  我国现如今所执行的车险费率主要是根据机动车的来源和用途进行区分的:①按照汽车是否用于营业用途进行区分,每种情况的保险费率是统一的;②按照汽车是否是进口车进行区分,日后再按照汽车的座位数、荷载量、专用车辆和特种车辆等不同的因素划分成多种档次,同时每一种档次的保险费率也是统一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保险公司营销工作不是十分灵活。

  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新闻上经常报道某地的豪车被刮蹭,像是宾利等车,出了一道划痕就得上万元的维修费用,一个车门就得十万元的更换费用,记者采访车主,为什么不走保险,车主回答的是保险公司不提供保险服务,拒绝上保险。从这里可以看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我国在针对一些高端车的险种制定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仅仅依靠统一保险费率来制定,而对于豪车来讲,仅仅一次简单的维修费用就不是投保金额所能抵消的,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拒绝为豪车提供保险业务的原因。在这点上,我国还需要针对一些具体的车型进行保险费率的进一步完善。

  1.3 理赔的服务质量相对低下

  从一些对投保车险的用户反馈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仍有一部分的车险用户对理赔服务的满意程度仍然不高,这主要集中在索赔的处理时效比较差、索赔的手续过于烦琐、定损的核价与实际的维修费用存在一定的出入等,这主要是由于保险行业经营服务的手段过于落后导致的。和保险行业相比,其他的服务行业,如银行已经开辟了24小时全天候的自动柜员机以及电话银行这种自助性的服务,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服务,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方便了绝大多数的用户,使服务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客户的满意程度自然而然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车险行业的经营服务手段普遍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进行理赔服务时。

  现如今,国内的.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进行信息化的理赔时仅仅局限于统计功能和业务的记录,而对于风险的分析以及客户的分析仍然存在信息资料不全的问题,这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大大地降低。此外,车险的延伸服务主要还是停留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只有在一些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才会为用户提供延伸服务,这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一个协作性较强的服务网络体系方面,具体表现为修理网络和车辆救援等配套服务远远达不到用户的实际需求。

  2 实现差异化营销的主要对策

  2.1 提高车险的服务水平

  现如今国内的保险公司在进行汽车保险理赔时往往采用权限报批这种制度,虽然该制度的实施对于降低车险的赔付和道德风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保险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加之全民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车险理赔流程就显得过于烦琐,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改,以此来实现车险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对此,保险公司可以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这能够很好地实现车险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促进理赔服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成立呼叫中心。

  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应该是一些简单容易记住的电话号码,虽然国内的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服务电话比较好记,但是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的服务电话仍然比较难记。成立呼叫中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理赔工作的开展,但这项工作同样仅仅局限于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在整个保险行业仍没有有效地得到普及和推广。

  (2)建立详细的零件报价系统。

  现如今的汽车保险理赔行业内的零件报价标准过于单一,保险工作人员通常仅仅根据车型和受损的零件名称来进行定损,同时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这一方面忽视了不同车型零件价格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不能够满足快速变化的汽车零件行业的快速价格变化。

  (3)配套服务。

  车险的差异化营销还体现在和其他险种的有效区分上。不同于其他的保险领域,汽车保险在进行出险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车辆事故,这时汽车已经不能够再进行正常行驶,需要救援抢险车和一些维修人员,对此,汽车保险公司应该能够提供一些拖车业务和现场的简单维修服务,如:轮胎的更换、燃油的添加等。

  2.2 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

  对于车辆保险来说,出险的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保的车辆自身的实际状况,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客户管理系统,对于客户的适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对于那些出险率较高以及车况较差的用户,一方面采取提升保金,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拒保,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保险公司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司的正常发展。同时,相比于其他的险种,车险属于一个短期的险种,需要每年进行续保,从一些报道中看到,有的用户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保,等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不能够继续享受保险服务,这时用户就会责问保险公司没有向其进行温馨提示。对此,保险公司应该准确掌握用户的续保时间,为客户提供温馨的提示,这样一方面有效帮助公司进行续保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3 结 论

  综上所述,车险的差异化营销一方面体现在和其他险种之间的差异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面对不同车型、车况等所制定的营销策略上。对此,保险公司应该进行营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制定详细的营销标准,以此来实现机动车保险的有效差异性营销。

案例分析论文6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了一种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成本和潜在的获利形成了商业模式,即通过做生意来维持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式。而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在因特网上从事业务活动中由成本和获利共同形成的。我将以苏宁易购的网上商城为例来对现行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析。

  一、苏宁易购的发展背景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的新一代B2C网上商城,于20xx年8月18日上线试运营。形成以自主采购、独立销售、共享物流服务为特点的运营机制,以商品销售和为消费者服务为主,同时在与实体店面协同上定位于服务店面、辅助店面,虚实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资讯,服务状态查询互动,以及作为新产品实验基地,将消费者购物习惯、喜好的研究反馈给供应商设计,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柔性生产、大规模定制能力。和实体店面线性增长模式不同,苏宁易购能够快速形成全国销售规模,呈现几何式增长,同时依托线下既有的全国性实体物流、服务网络,苏宁易购能够共享现有资源,快速建立自己的盈利摸式。

  二、商务环境分析---PEST分析

  政治(P)环境上,虽然国家正在重视网络诈骗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直接相关立法仍然相对滞后,网络骗子还是有机可乘。这给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或交易的人群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从近几年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全面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E)环境上,网上商城是传统消费途径的有力补充,收到个人消费水平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网上商城还不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但是随之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以及网络购物人群的增长和成熟,电子商务将可能成为一种潮流。社会(S)环境上,随着社会道德诚信的逐步发展,人们也愿意开始相信网络上的卖家或者买家。促使了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像对习惯传统接触式和导购式的用户来说,影响他们第一次网购的因素有很多,价格很关键,与之相关的物流、支付手段、别人的购买经验也是影响颇深的。

  技术(T)环境上,现行的银行信用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图片与文字的上传、实名认证、电子邮件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主要业务及盈利模式的分析

  苏宁易购业务模式

  销售模式:除同城销售外可实现异地购物、异地配送。并且购买商品出库城市和收货城市一致并在主城区时,苏宁易购将免费配送。

  支付方式:苏宁易购支持网银支付、苏宁易付宝支付、货到付款和电话支付。

  提货方式:部分商品除配送外还支持顾客到苏宁任意门店就近自提。

  配送方式:大小件商品在全国范围内均可进行配送,从苏宁在全国现有的80余个CDC和RDC将商品直接配送到顾客家中。售后服务:所有在苏宁易购购买的商品都实现了售后服务本地化,即可以在当地苏宁售后服务网点进行鉴定、维修和退货,400多家售后网点支持全国的售后服务。

  销售发票:所有在苏宁网上商城购买的商品均开具正规机打发票,个人用户开具的为普通销售发票。对单位用户有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如需开增值发票,须寄送相关证件至苏宁易购。

  目前国内家电网购市场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商业盈利模式,企业或处于亏损状态或缺乏线下后台建设而引来诸多问题,没能在供应商、自身、消费者之间形成真正的平衡,企业缺乏长久、持续发展的基础,苏宁易购模式将以既有的实体网络优势快速形成中国家电网络销售真正的盈利模式,网络购物与实体服务的完美结合将使苏宁易购获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苏宁电器全国实体门店分布广,此举旨在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强化与实体门店“陆军”协同作战的虚拟网络“空军”,全面创新连锁模式。依靠自身品牌优势、供应链优势、零售经验,将苏宁易购做大做强。其盈利模式与其他自主销售式B2C平台并无差异,主要是货物的进销差价,加上广告费等。还有就是通过网上销售宣传电器及电子产品带动其网站上的其它商品(书籍、服装)的销售。

  四、苏宁易购SWOT分析

  优势(S):根据多年家电零售经验和网上消费者特点,采购适合网上销售的新、奇、特商品。苏宁B2C利用强大的采购平台,可采购有价格优势的商品,为消费者展示丰富的商品,所想即可得。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页面设计更加人性化、产品分类更加合理化。利用实体店对顾客行为的研究结果,设定合理的B2C购物流程。苏宁品牌信誉度高,在虚拟经济中品牌信誉非常重要。苏宁除与平面媒体合作外,在与网络媒体合作方面也有相当的资源,20年积累了丰富的促销经验和专业的人才储备,利用苏宁现有的`20xx余万会员开展精准营销。苏宁B2C共享苏宁强大的采购平台,在集团范围内整合电器和非电器产品的优势。超强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可满足苏宁B2C消费者货源需求。苏宁的CDC、RDC等可支持苏宁B2C全中国范围的商品配送,为方便消费者提货,苏宁B2C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00余家门店作为3C类商品的自提点,为充分发挥苏宁实体店的优势,苏宁B2C所销售商品的售后服务实现了本地化。丰厚的资金实力,可供利用的实体店长期以来形成的较成熟的盈利模式。信息化建设对B2C发展尤为重要,结合苏宁B2C的业务模式,苏宁开发出了新一代购物网站“苏宁易购”,正在积极展现给广大消费者。苏宁拥有很强的技术团队,并持续在全国招募优秀的技术人才加之与行业内领先的合作伙伴IBM构成了完整的B2C平台开发团队,这个团队已为B2C平台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IBM与苏宁的战略合作,集合全球顶级资源打造最前沿的网络技术平台。在对未来的技术储备及B2C模式的探索领域上,苏宁将走在行业的前列。B2C发展除前端顾客体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信息化的系统去支撑,苏宁强大的SAP系统、邮件平台、CRM、BW等系统都将为B2C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服务。08年底苏宁加大了在B2C系统技术开发上的投入,这将是苏宁B2C在市场竞争中“永葆青春”的重要特点。

  品牌优势——苏宁作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之一,品牌价值达455.38亿,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国实体网络给予了苏宁易购网远超同行的品牌信誉度和信赖感,依托这项最宝贵的资源,苏宁易购必将成为中国最专业的网购电器专家。采购规模优势——依托于上千亿的采购平台,与国内外各大厂商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借助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保证在同等类型家电网购渠道中具有绝对价格优势,同时产品的质量品质也有严格的保证。

  服务优势——依托遍及全国30多个省、200多个城市的100个物流中心、1000个配送点、3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和拥有10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苏宁易购以快速的服务响应时间获取消费者的青睐,拨打4008-365-365客服电话,遍布全国的苏宁服务网点将会提供与实体店一样的“阳光服务”。同时,大批和线下同步的增值服务内容,如IT帮客、阳光包等也将提供消费者更多服务保障。

  持续创新优势——依托目前世界领先的零售信息管理系统,苏宁已经实现了前后台整合,并不断与IBM、百度等技术开发、网络推广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根据技术发展和网民需求变化,持续进行技术和营销创新。

  劣势(W):苏宁易购面临着国美、淘宝商城和其他国内零售巨头以及外来入侵者的竞争情形,这将导致其赚取的利润会不断地减少。企业总体与总体战略发展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其内部管理上必然会存在疏漏。其经营理念与国际的创新理念上相差甚远。

  机会(O):电子商务是个新兴的商务模式,虽然存在这很多的竞争者,但是仍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以苏宁易购独特的企业大规模的优势,不仅能拥有巨大的中国市场同时也有可能以绝对优势参与今后的国际竞争。

  威胁(T):外资巨头随时可能进入,他们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本将会分享中国网络市场的利润,利润的减少将成为企业最大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导致家电制造商成本的不断上升,通过价格传导,可能导致网上商城失去价格优势,要承担一定的分享。

  五、发展建议

  除了要克服B2C企业所不能避免的四大瓶颈问题(采购管理瓶颈、物流服务瓶颈、售后服务瓶颈、盈利模式瓶颈)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网上商城的销售。还要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制定未来几年一系列的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严格实施计划。

案例分析论文7

  摘要: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存在着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等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政府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工具,其重要性不断彰显。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必须开展政府绩效管理。我国政府近几年来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来看,尽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正视这些问题和障碍,探讨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对于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问题;绩效完善途径;

  政府绩效,在西方也称为“公共部门绩效”、“政府业绩”等。20世纪末期,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传统官僚政治体制导致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右派体系,主张采用管理私营部门的管理哲学及管理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政府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通过提升和加强政府能力来提升国家的竞争优势,则是现代政府改革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绩效、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将企业的远景、战略目标分解到组织和个体,并通过绩效沟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完成,其注重的是员工未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的过程。政府绩效管理又可分为多个具体分支,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机关效能监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考核等等。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泛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就是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

  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已塑造服务民众、是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 绩效管理并不一个单一的概念,它的内涵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行为结果,它应该也是行为过程绩效型政府管理应该包括新公共管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等等各种理念的综合和实践即以政府绩效为本,以公共责任的实现程度效果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降低政府成本做大政府业绩,通过一整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政府管理的经济、效率、效益、公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府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因此受到巨大挑战,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新公共管理思想,适时提出了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管理的引入大大推动了政府改革的大趋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绩效型政府已成为当今世界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三、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的现实与挑战,更加凸现出了重振政府行政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灵活、廉洁,并具能力的政府。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可否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同WTO所通行的国际惯例与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国行政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重振和提升我国政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要将其落到实处,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科学的绩效评估和考核,将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变成可以量化的目标体系,强化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意识,形成正确的'决策导向和工作导向,将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有力的支撑。

  2.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政府的绩效水平,是决定一个社会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改革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将对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效的粗放式的行政管理模式将受到严峻挑战,建立新的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3.有利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现代绩效评估,将使政府的绩效评价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并以量化的直观形式表现出来,将组织评估与个人,特别是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评估结合起来,开辟了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新途径,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奠定基础。绩效评估的过程也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过程,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过程和结果公开的过程,这样可为公众参与对政府工作及其领导人的评价和监督开辟现实的途径,增加改革和发展的智慧和动力。

  4.有利于推动和规范各地政府管理绩效改革实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试行目标管理,近几年又在探索绩效管理,将现代绩效评估理论和方法引入政府的管理体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绩效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政府的绩效管理远比私营部门复杂,因为它要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由于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的产出,它们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项目目标缺乏准确性。许多公共项目表述过于笼统,所反映的公共项目目标含糊而不具体,而且,公共项目目标隐含有价值判断和政治因素,很难形成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致看法。公共项目决策者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往往故意把目标表述得模糊不清。这些都给评估测度标准的选择带来混乱,造成衡量评估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困难。

  3.政府管理部门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绩效管理是对公共项目决策、实施以及效果与影响的分析,评估一项公共项目实施得好坏,自然也就涉及对公共项目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的鉴别。这种鉴别使决策者和管理人员感到威胁而抵制评估。

  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消费资源的过程,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于评估工作及其价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国家没有单独的评估经费拨款,评估费用大都是摊入具体的公共项目中,致使评估的资金投入不足。

  再次,评估常常意味并伴随着批评和改革,政府管理部门由于利益主体意识,总是试图表明公共项目的积极效果,极力维护和提高其地位和权威,不愿接受来自外部的批评指正,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工具未能被政府管理部门有效地利用。

  4.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指标。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甚至完全流于形式;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评估结果不够科学;

  其次,评估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封闭,缺乏媒体监督。

  再次,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效绩预防的手段,例如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因而总陷于被动。

  五.完善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途径

  尽管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有诸多障碍,但是,现在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加入了WTO,政府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凸现,而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就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政府实行绩效管理,并取得一些切实的成效的经验可资借鉴,有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现实压力,还有党和国家反对的坚定决心,在我国实行政府绩效管理应该是可行的。

  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立法保障是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道路。首先,要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保证绩效管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促使政府开展评估工作,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其次,从法律上树立绩效管理的权威性,绩效管理机构在政府中应具有相应的地位,享有调查、评估有关政府活动的权利,不受任何行政、公共组织或个人的干扰。再次,颁布绩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对公共管理中的评估事项作出详细规定,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把绩效管理纳入一个正常发展的轨道。

  2.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政府绩效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政府绩效就应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改进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取得民众的关注与参与,民众的关注与参与必定能有效地改进政府绩效管理。首先,公民参与意味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机构对他们的开支负责、对他们的行动负责、对他们的承诺负责。其次,公民参与意味着要重新定位公民的作用,他们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投票人、纳税人、服务的接受者,而是政府的问题架构者。再次,公民参与意味着由公民选择、界定应评估的对象。在公共服务设计中引入“使用者介入”机制,通过公民的参与将事实(硬件资料数据)与价值取向(公民偏好)结合起来,增加指标体系的社会相关性,选择那些最需要监控又最能体现对公民负责的重要项目,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公民的偏好。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政府管理部门内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负责协调公共项目的管理,通过对公共项目实施的检查、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我国的政府公共管理需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的评估经验,在各级政府内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或评估管理机构),对政府实施的各种公共项目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评估的功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立法、审计部门的评估机构主要是进行公共项目实施的审计和监察,向立法机关、政府以及公众公布评估结果。在全国各级人大机关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评价和监督政府在共政策、规划、方案、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把评估作为监督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的民主化。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思想库发展的经验,鼓励和发展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政府部门、立法机关的评估工作可委托民间中介评估组织来完成,以节省大量的公共资源。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涉及的部门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首先,应组织专门力量,从全国性角度,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和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归纳、整理和加工,根据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制定出应用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指数、指标和标准的评估指标体系,及时予以调整、充实,为评估工作对有关材料的收集与查询提供方便。其次,应建立有效的评估信息传递网络,把绩效管理的结果尽快反馈和扩散给有关各方,有助于及时发现和修正正在实施的公共项目的缺陷,增强公共项目的持续能力,完善公共项目管理。此外,要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把国家各项公共项目的实施结果、实施过程的监测数据、已开展的评估工作的资料、有关各地方和各部门乃至全国性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等,汇集形成全国性的绩效管理数据库,实现评估信息系统网络化。

  5.发展电子政府作为改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载体

  一方面,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对政府内部而言,电子政府使政府的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势,加强了操作执行层与高层决策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切实推动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对社会公众而言,电子政府鼓励公民积极地参与政府管理生活,为每个公众提供了直接表达意愿、传递信息、商议、咨询、监督、审核、建议、表决的机会。另一方面,电子政府为政府绩效管理朝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电子政府所具备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及其信息资源库,运作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共享信息的范围和参与者的身份确认机制,电子政府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电子公文、电子商务、电子税务、电子民主等内容,以及维系电子政府良好运行的人员素质保证,都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所需的支持,并为整个政府绩效管理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

  6.绩效目标管理应科学量化为先。

  绩效目标作为单位各项工作事业量化的抓手,发展的“牛鼻环”,促进着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牵引着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应将绩效目标和各项具体工作紧密结合,不断科学细致的分解量化,完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设置统一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按照体现公平,便于考核的原则,科学拟定绩效内容,达到以绩效目标促进日常工作开展,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绩效目标的目的。

  7.绩效目标管理应落实到人为责。

  绩效管理应同单位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绩效目标落实到个人,使其挖掘工作潜力,证明工作能力,对于勇于担当完成急难险重绩效目标的个人,实行权责统一,设立奖惩,建立平台,勇于重用,创建单位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8.绩效目标管理应实时跟踪为续。

  全过程管理可以强化对目标工作的绩效目标考核和调度力度,时时督促,紧抓不懈,变年度考核为月度考核、季度讲评、半年研判、全年总结。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

  9.绩效目标管理应与时俱进为新。

  与时俱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绩效考核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动态更新考核内容,使其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其二是绩效管理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绩效目标管理的目标分解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目标测量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完善“计划-执行-考核-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创新引用SWOT分析、图表分析、软件分析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平台,加强绩效管理科学化,促进各项绩效目标完成落实。

  六、总结

  近年来,绩效目标任务作为一项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年度各项工作完成水平和质量的工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其完成情况如何,直接关乎着各级单位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各项政策措施是否到位,本单位各项工作事业是否得到顺利发展。绩效目标任务管理和考评作为督促绩效目标完成落实的抓手,需要在各方面强化,使其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本文对政府目标绩效管理的分析,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工程,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寻求其规律,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认真分析,科学对待,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侯坤.绩效管理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

  [2]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3]彭国甫.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3).

  [4]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J].人才论坛,20xx,(1).

  [5]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xx,(1)

  [6]行政学院学报20xx,(4)

  [7]何翔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10(20xx.7重印)

案例分析论文8

  随着时代发展,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代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所以,各个教育机构也加大了对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工商管理学知识并不是很好理解,为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知识运用,就需要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学中,进而实现知识转换,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情况。

  一、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就是为学生创设仿真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其他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将与教学实际相符的案例应用到现实教学中,由于这些案例来自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学生在应用这些案例时也将获得真实感受。一般来讲,仿真型案例具有零散性与隐秘性,学生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彻,而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应用的真实案例则能够让学生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及时准确做出正确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决策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

  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学生在讨论中会很自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合作,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不再畏惧沟通,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尊重他人,急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学会聆听他人心声。从另一角度讲,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久而久之,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能增强。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味的依靠教师学习,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就需要重视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案例教学应用到工商管理教学中以后,学生为解决问题就会投入一定精力,将自己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全部融入其中,这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正式学习某章知识以前,学生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查找相关资料,形成整体思路,以便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讲给其他同学。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他人认可,所以也就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后阶段,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做成总结报告,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强化其文字表达能力。

  二、知识转换在案例中的体现与注意要点

  (一)知识转换在案例教学中的体现

  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工商管理教学中有很多案例都要将企业经营背景作为教学一部分,在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中发现,学生能够将现实观点与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最终构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实现知识转换。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转换较为复杂,只要学生认真研究也会将问题解决,同时学生学习能力也将得以提升。为实现知识转换能够在案例教学中体现出来,还需要做好以下设计:首先,布置案例。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好学习任务,确定好学习目标。其次,让学生认真学习教学案例,并以个人形式做好案例相关信息收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案例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再者,重视小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然后对此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能够了解学生思想深度,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关注课堂讨论,这一部分属于案例教学重点内容,由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不同,就需要通过讨论来确定该观点是否正确,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换,最终实现观点融合,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案例分析以后,应要求学生做好报告,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理思路,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二)知识转换中应注意的要点问题

  要做好工商管理教学工作,一定要应用到案例教学,这也是实现知识转换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在知识转换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首先,选择合适案例,尽管教师为学生选择了一些案例,但可以发现这些案例基本都来自国外,与国内实际要求不符,同样也与我国人才培养计划也不相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也产生了可用于教学的案例,所以,应将这些案例应用进来,深化学生理解。其次,控制好案例教学过程。由于应用了案例教学法就需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知识,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学生就会认为基础知识学习不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知识串联在一起,还能构建统一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更多工商管理学知识。最后,在工程管理教学案例应用中,为实现知识转换,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打分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小组研究情况给出合理分数,并采用小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中的应用有很多好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急需高素质人才参与到企业中,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育机构做好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利用案例教学实现知识转换,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起到培养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技能,成为社会与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进而为国民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案例分析论文9

  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人类迈入了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会计领域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挑战。网络技术提供的巨大能量推动了现代财务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

  我国加入WTO后,高校对财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向财务信息化的转变标志着会计领域新一场革命的到来。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网络技术为手段, 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的财务管理模式,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是数字经济的产物。

  目前,各高校都有财务内网和校园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校财务信息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网络环境中的财务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效益实质是网络技术效益和财务管理效益的双重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约资源和成本、扩展会计信息范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决策能力,从而完成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的应用,可以支持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扩展学校的活动领域,增强学校的管理能力。网络技术知识的更新跟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促进了高校领域信息现代化的进程。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财务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高校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不断创新,推进了信息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学校财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更新了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信息化以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信息作为信息资源在高校内部及外部各相关信息系统被利用。

  (二)加速了会计现代化进程

  财务信息化简化了工作量,加速了会计现代化进程,会计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信息的加工、再加工,由原先的核算型转向管理型,财务人员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三)提高了财务信息时效性

  财务信息化有助于向使用者提供更为及时、充分的信息,会计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的有用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在业务发生的同时进行会计处理, 高校已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可随时向外提供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到校园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四)为决策提供依据

  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是来自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根据信息来决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财务信息化后使用者可以全面掌握最新的财务资料进行预测,便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案例分析论文10

  摘要: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理出了某一类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实证性跟踪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失败 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组织与文化背景不同的组织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员工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员工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现象一旦发生,就会对组织产生消极的影响,降低组织绩效。

  一、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案例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中午,河南财专外经系教师甲把接外教时需要交付外籍教师的资料(课程表、学校班车时刻表、桃李园附近地图和新校区地图)交给教师乙,嘱咐教师乙在经过老校区时让司机停下车把班车停车点指给外教看,并嘱咐外教班车可能停在家属院门口也可能停在门后面的路上也可能停在操场里,到宾馆后先要让外教把护照交给前台扫描后还给外教,跟前台要上网号,签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电话,要教外教开门、取电、开灯、用上网号上网,并记下房间号告诉教师甲。

  20xx年12月4日星期天,河南财专外经系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市场营销课外籍教师Clare Hawkins乘坐CZ3116航班于中午12:00抵达郑州。外经系派出教师乙与司机丙赶赴机场接机。14:43,教师乙给教师甲发短信:“一切都安排妥当!”教师甲回复:“好,辛苦了啊,在哪个房间?”教师乙回复:“407。”

  次日下午1点20分左右,河南财专外经系市场营销教师丁打电话给教师甲说在班车上没看到Clare。教师甲打电话给教师乙问是否按要求去做。教师乙说汽车没走农业路,走的丰产路,他给Clare说了一下出了桃李园往右拐,到路口再往右拐就到了。教师甲给教师戊打电话说明情况,教师戊碰巧带着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去看老校区和桃李园,正在桃李园呆着。教师甲嘱教师戊一会儿走农业路如果碰到Clare把她捎到新校区。过了一会儿教师戊看到有女外宾走进桃李园,便问了一下,果然是Clare。原来Clare不知道到底在哪等车,宾馆服务员出于好心,问了一下,认为Clare找公交车站,让她去了丰产路。Clare上了另一个学校的班车,却被人家给赶了下来。她只能又回到桃李园。

  晚上,外经系招待维多利亚大学国际项目专业课协调员Rachel Simmons、专业课教师Mike Hulks和Clare。结束后教师甲与教师乙送三位外教回住处。教师甲提出带Clare再看一下班车停车点,Clare说不用了,教师戊已经指给她看了。教师甲坚持要再让她看一下顺路送她回桃李园,Clare说她和Rachel有很多事要谈,不便久等。教师甲就要求Clare把桃李园附近的地图找来在地图上指给她看。Clare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教师甲要求Clare把教师乙给她的资料袋拿过来。四份资料都在资料袋里,Clare只在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

  二、案例分析

  此次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原因有六:

  一是教师甲事前只是嘱咐教师乙如何做。信息的接收者对这种口头上的嘱咐可能会不放在心上,也可能会忘记。从沟通的效果来看,重要的`信息,为了让信息的接收者能够重视起来并记住,既需要口头上强调,又需要做好书面的指导。

  二是教师乙信息反馈不准确。在教师乙把外籍教师安排到宾馆之后,给教师乙的信息反馈是“一切安排妥当!”,并没有告诉教师甲没有按他的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她看,也没有按照教师甲的要求把外籍教师的房间号告知教师甲。信息反馈准确与否,对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都很大,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工作中的决策与效果效率影响也很大。

  三是教师乙未按教师甲要求把学校班车停车点指给外籍教师看,而只是口头上说了一下,而且说的也不清楚。对一个初到异国的人来讲,有关地点的事项,最好亲自带她看看,因为一个陌生的城市对她来讲是不会那么容易就了解的。

  四是语言存在障碍。该外籍教师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汉语,而宾馆服务员的英语也不够好,所以就认为她要找公共汽车站,结果就指错了路。语言不通是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一大障碍。

  五是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外籍教师把自己的手提箱里的东西翻了几遍都没找到地图,而地图就在教师乙交付给外籍教师的资料袋里,而且外籍教师只在学校班车时刻表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标记,而其它三份资料上没做任何标记。足以看出该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不够重视。中方交付给她的地图上清楚地标着班车停车点在哪、桃李园在哪、丰产路在哪、东三街在哪、农业路在哪,如果外籍教师看了地图,定然不会跑到跟班车停车点所在方向截然相反的丰产路上去。

  六是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没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也不会出现外教找不着班车停车点的情况。

  三、所有可选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可选对策:

  第一,教师甲不但要在口头上安排工作内容,又要做好书面的指导。可以采取如下表格作为管理工具帮助教师乙更好地完成工作。

  第二,教师乙要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不要主观评价自己的工作。教师乙在工作结束后,要把上表交给教师甲,以便让教师甲知道哪些工作可能做得不到位,从而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第三,提高宾馆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如果宾馆服务员的英语足够好的话,就不会把学校班车停车点理解成公共汽车站,就不会指错路。

  第四,外籍教师来中国出差前,外方需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汉语培训。如果外籍教师稍微会一些生活中必需的汉语的话,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五,外籍教师需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如果外籍教师对中方交付的资料重视起来的话,她很容易就能找到班车停车点。

  第六,外籍教师第一次坐班车,中方派老师专门去接。在第一次坐班车的时候,如果中方派了老师专门去桃李园接外籍教师坐班车的话,外教也能很容易就找着班车停车点。

  四、最优对策

  结合工作实际,以上可选对策中,对策三、四的可行性不是太大;而对策一、二和对策五可以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方案,就是教师乙以外经系专业课外教接待(送行)工作检查清单作为工具,按照要求去做,对外教强调所交付资料的重要性并如实汇报工作情况。而这一工作方案和对策六不是平行的关系,采用这一工作方案就无需采用对策六,而采用对策六必须有对策一的支持,所以从人力成本考虑,笔者认为由对策一、二和对策五综合形成的工作方案是最优对策。

  五、最优对策应用效果

  河南财专外经系20xx-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专业课外籍教师行程表如下:

  其中Mike Hulks由教师甲接待,教师甲有5年的接待外籍教师的经验,没有出错;案例中的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失败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接待Clare Hawkins的过程中,教师乙没有很好的接待经验,是河南财专搬到新校区后第一次接待外教;以后各次接待均由教师甲按照最佳对策安排执行工作,未再出现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9

  [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4

  [3]Business Communications Student Manual[M].Victoria University, Australia, October 20xx

案例分析论文11

  (一):合同的概述与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一下特征:合同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合同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二):合同的分类

  合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包括买卖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共计15个分类。而除此之外,合同还包括单务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无偿合同,诺成合同、实践合同等几大类。

  (三):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指调整当事人之间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的合同法包括所有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法规;狭义的合同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而合同法适用于各种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主要是财产关系;但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四):合同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合同的订立必须友好平等协商。

  2.自愿原则。自愿原则也是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是否缔约,和谁缔约,和采用怎样的形式,内容如何的均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规定范围内自行决定。

  3.公平原则。双方本着公平合理的准则,维持各方利益与风险的均衡。

  4诚实信用原则。城市守信本事道德准则,而市场经济是讲求秩序的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要求经营者城市经营,童叟无欺。因此,诚实守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要求当事人讲信用,不得欺诈或有其他违背该原则的行为。

  5.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良善风俗,最受社会公共秩序,不得岁还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自由:

  合同自由的含义

  所谓合同自由,是指当事人依法享有缔结合同、选择相对人、选择合同内容、变更和解除合同、确定合同方式等方面的自由。在西方国家的合同法中,合同自由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的一条主线,是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合同自由的含义;具体而言,合同自由包括以下五方面 :

  1.缔结合同的自由。双方当事人均有权选择是否缔结合同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决定合同内容等方面自由的前提。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

  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双方当事人有权决定怎样缔结合同具体条款的自由。从自由决定合同内容上说,当事人有权通过其协商,改变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同时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有名合同之外,订立无名合同或者混合合同。但是,合同的内容若违背了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则将被宣告无效。

  4.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当事人有权通过协商,在合同成立以后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解除合同。

  5.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缔结合同的形式由双方当事人自由选择。

  合同自由的体现:

  在新合同法出台之前,中国处于“三法鼎立”的局面。三部旧合同法带有很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他们强调国家有权干预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严格限制当事人的合同自由。新合同法取代旧法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合同管理方面,新合同法大大减少了政府对合同的行政干预。

  政府对合同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是与合同自由相矛盾的。从合同管理制度的`产生来看,它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要求和观念,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而且,合同管理明显属于公法的范畴,新合同法作为私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是不能予以规定的。

  (二)、在合同的订立程序方面,新合同法第一次在新中国合同立法中系统、完整的规定了要约与承诺制度。要约和承诺是订立合同的必须程序,一方面,这一缔约制度包含了当事人意志自由、双方的合意本身即可构成合同并产生相当于法律效力的思想,是私法自治、合同自由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要约与承诺制度所具有的严格的程序性,又为合同自由原则在缔约阶段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对合同形式的规定,新合同法采取了十分宽容的态度。新合同法在合同形式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不仅适应了现代商业运作的便捷和经济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事人的缔约自由。

  (四)、在合同内容方面,新合同法对合同主要条款只做一般性规定,使得当事人有充分的自由决定缔约内容。 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决定缔约内容的自由。

  (五)、在合同效力认定方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合同法对可撤消合同范围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愿,体现了合同自由原则,也达到了与国际接轨。

  (六)、在违约责任制度方面,新合同法充分体现合同自由。违约责任,又称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七)、在平衡当事人意志与国家意志方面,新合同法充分尊重当事人意志,即在不违反法律与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当事人意志较国家意志优先适用。

  典型案例分析:

  1994 年 4 月 23 日至 5 月底,原告陆续将购得的 1500 万尾虾苗投放到 1614 亩虾池中进行养殖。7 月 11 日双 方经协商后签订一份企业财产保险合同。合同中规定基本险有三项:固定资产保险金额为 1148 万,费率为千分 之二;流动资产保险金额为 180 万(并在合同所附投保明细表中载明,原材料保险金额 20 万,特种储备物资保险 金额 160 万),费率百分之七。合同“特别约定”中规定:其中流动资产,原材料指对虾苗成本价,特种储备物 资系饵料,经双方协商费率为百分之七,保险责任为;灾害性海潮、海啸造成对虾流失及恶劣气候致使对虾缺氧 死亡。保险期限为 1994 年 7 月 10 日零时起至 10 月 1 日 24 时止。赔偿处理按《对虾养殖保险每日赔付数额表》 计赔。同年 7 月 14 日,原告将总保险费 149184.74 元交付给保险公司。合同签订后于 1994 年 8 月 15 日、9 月 23 日发生两次险情,对于原告对虾绝产损失的赔偿双方发生纠纷。经双方协商被告于 1995 年 10 月

  5 日至 11 月 11 日按照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计赔办法将赔偿总额 353500.50 元付给原告。原告于收到赔付款后起诉到法院,主 张被告依据已废止的《对虾养殖保险每日赔付数额表》赔偿损失显失公平,请求法院对此民事行为予以撤销,要 求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1993 年《对虾养殖成本保险条款(试行)》规定的赔款计算办法,由被告立 即赔付对虾保险赔付款 1257650.50 元及延期付款违约金。被告认为,原告与其签订的保险合同是企业财产保险 合同,不是对虾养殖成本保险合同,也不是对虾养殖保险合同,因此双方才有特别约定,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法院应当驳回原告的请求。

  就上述案例,个人分析如下:

  1.合同之精髓是当事人自由意志之汇合。只要不违反法律、道德和公共秩序,每个人都享有完全的合同自由。

  2.按照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自由地决定是否订 立合同,自由地决定对方当事人,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内容,自由地决定合同的形式。

  3.合同自由原则的经济原因决定于商品经济关系。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就本案来说,法院以当事人的特别约定为显失公平,从而否定特别约定的效力。这里就涉及公平原则与自由原则的关系。

  4.按照无限制的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全由当事人之间的合意确定,其他人不得干涉。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约束力,法律的职责仅在通过法庭以保障合同的执行。

  5.在本案中法院在撤销当事人关于赔付的特别约定条款后,仍认定保险合同有效,并依其他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而决定保险人一方的赔付义务,这也是无视合同为当事人自由设定权利义务的民事行为而滥用自由裁量权的行为。

案例分析论文12

  摘要:传统的国际商法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培养要求,案例教学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学教育

  案例教学法一直是西方国家颇为重视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法。自传入我国后在法学教育中推广应用,并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因其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也引起了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案例及案例教学的内涵解读

  案例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的客观描述,以备查询和再现。

  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对各层次属性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取舍形成了不同的案例教学概念,也反映出对该教学法不同的认识程度。

  大多数对案例教学的界定着眼于它的教学方式上。“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共同进行讨论,并写出有关案例分析报告。”[3]这些界定对案例教学中的一些核心要素都有强调,侧重面不一样。

  下面是一则比较完整的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它也代表本研究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4]。

  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商法的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中国高校传统的讲授式教育还是有其优越性的,如传授的专业知识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便于学生作笔记和掌握。但是,讲授式方法存在着其特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律和法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主要是书本法律知识和经过教授智力加工的研究成果,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具体、充分地讨论实际案例。虽然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式方法给学生带来的被动局面。但在这方面我们同其他国家相比做得还很不够。我们的教学方法应当移植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国际商法》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课程,单调的法律条文和基本概念众多,专业性强,内容庞杂,具有枯燥性的特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授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现实生活中的生动、逼真的事例引入课堂,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商法》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国际商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其运用于国际商事交往实践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式的理论知识,却难以获得运用该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由于通过让学生认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由教师事先选择教学案例,通过教学案例的呈现创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个具体案例开展的分析讨论中进行的。学生通过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便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学会遇到类似的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而且由于大量案例并没有唯一确定的解决办法,可以给学生进行开放式思考和讨论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实践证明,一个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团体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单个人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中很难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专业知识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应该会涉及很多问题,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单纯依靠某一部分的内容去分析整个案例,必须对学习的整体内容都非常熟悉并且能够前后融通、综合运用。所以,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所学习到的全部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将课程不同内容和知识点系统化方面起到了红线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

  要实行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切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因为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案例教学不是替代理论教学,讲授教学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选择典型的案例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 案例的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关键在于所选用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教师应精选并提炼国际贸易法方面的现实典型判例充实国际商法案例库,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因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引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而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理的一般原理原则,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越经典,学生就越有兴趣,参与程度就越高,学习收获也就越大。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俄罗斯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也应特别注意选用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典型案例。

  (三)应注意及时更新案例

  国际商法的案例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商法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国际贸易具有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国际贸易活动在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适应国际商法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案例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需要。

  (四)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5]。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案例教学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

  总而言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在国际商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增长实际操作能力。不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参考文献:

  [1] 邹丽敏.案例教学的教育价值及教学流程探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2):38-39.

  [2] 杨清源.如何推行案例教学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6(8):44.

  [3] 潘学中.论师资培训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6):13.

  [4] 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增刊:98-99.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21.

案例分析论文13

  合同作为交易中一个重要因素,既是商品成功交易的基础,也是保证进步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保护合同的正常运行是每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民法》在合同保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案例

  二零零八年七月某日,王某向张某借款两万元整。后来张某还为王某垫付了其他费用共计一万元整。二零零八年八月某日王某向张某出示了一张三万元的欠条。就再出示欠条的第二天,王某和张某签订了关于车辆管理的协议。协议中要求张某来对王某的车辆进行保管,期限到所欠款还清为止。若王某两年后依然没有经济实力来将欠款还清。该车便归张某所有。现在王某提起诉讼,理由为张某要将该车辆进行典当,要求撤销双方签订的关于车辆管理协议,将汽车进行返还,并且还要赔偿经济损失一万元整。原告在进行诉讼中,向当地法院出示了车辆管理协议、购车发票等证据,证明该车辆系车主花四万元购买的。王某和张某只要求对车辆进行看管,没有对车辆进行任何质押;证人和证言均可以证明被高有违约的意向,即出售双方签订协议的车辆。被告向法院提供了双方的车辆管理协议以及欠条等证据,来证明双方签订的为质押合同,自己没有违约,并且否认了证人的证言。

  法院对该案件进行审理中,通过合议庭评议方式,形成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部分无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所质押的车辆所涉及禁止部分的内容无效;第二,由于原告有向被告将车辆进行出售的`意识,并且有证人当庭作证,被告违约。

  第二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完全无效,所签协议涉及的车辆应该还给原告。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协议中涉及双方约定的内容指向并不明确,涉及到还款期限及车辆归还问题都有矛盾之处;第二,双方还对汽车流动禁止的事项进行了约定。

  第三种观点将该份协议视为部分无效,但是剥夺了原告的诉讼请求。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双方在协议中签订了关于汽车在一年后的归属问题,债权人应该拥有汽车,这些内容在法律上是不允许的,即这一部分的流质禁止不受法律保护;第二,被告与原告的协议中的其他事项可以通过合同法进行解决;第三,证人所提供证言证据不足。

  二、案例分析

  从本案案情来看,原告与被告争议焦点为证据证明的效力问题以及合同的效力问题。本人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理由如下:

  第一、该合同应该视为部分有效。因为仔细研究双方研究的内容后,可以发现原告是出于使自己的债务得到清偿的目的,才向被告出具的协议。这些合同中的内容都应该归于质押担保合同的范畴。笔者认为该案所涉及到合同应该属于质权合同。并且双方都对担保期有明显的时间界定,即债务还清时。依据我国担保法可以得知,双方担保时间最长期限应该为2年,时间从还款开始时算起。双方协议若原告一年后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还款的话,车辆就归债权人所有。这些内容都在担保法中有涉及,即约定流质禁止的事项。

  第二、这个合同应该归属于质押合同,而不属于保管合同。原告在法院进行诉讼认为双方协议都应该归于保管合同,而不属于质押合同。但是我们从合同的内容上可以得出,双方签订该合同的目的均是为了债务得到履行。因此说这个协议涉及到的内容应该归于质权合同。因此原告认为俩人签订的协议为保管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第三、原告的证据效力不足。原告在本案中提供的相关证据中关于被告违约问题的仅仅只有一份,我们通过分析并不能得出被告违约的事实。原告向法院提供的证词及证人仅仅是一面之词,直接被被告否认,由于原告只有一个证据可以进行证明,没有其它涉及到本案的证据来使这些证据成为一个证据链。所以根据我国《民法》中的内容规定,单方面的证据不能够直接来对案件的真实性进行判定。所以本案中原告的证据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即不能够确定被告违约的真实性的问题。另外,即便某些证据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被告有想要将车出售的意识,但是实际上被告并没有出售该车辆,也没有构成真实的合同,所以说原告提供的证据仍然得不到支持。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思想犯的惩罚有过多的规定,所以法律不需要对意识形态上的东西进行明文规定。即有证据表明被告已经与他人存在合同销售关系,直接或者间接伤害到了原告的经济利益,原告的请求才有希望得到支持。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原告在对双方签订的协议性质认定上是有偏差的,从而使证据准备不够充分,不能够认定被告违约行为的真实性。因此,法院做出以上判决是非常准确的。

  三、结论

  由本案例可以看出《民法》在保护合同以及经济交易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同的正常履行也是交易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公民的正常交易受到合法保护,我国的社会和人民才能安定团结,祖国的建设才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案例分析论文14

  摘 要:个人理财其实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对财富的梳理与管理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文章通过分析个人或家庭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理财规划,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

  关键词:理财;时期;规划

  一、单身期理财规划

  此期处于单身阶段,收入低,花销大。理财目标是提高收入及购房筹款;注重积累,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方式,增加储蓄,从细节开源节流、定期定额买基金。均衡成本、分散风险。陈先生,27本科,石家庄市某房地产策划部经理。目前住公司宿舍。家庭资产总计30000,负债总计10000,收入合计40000,支出合计24000,有单位提供的社保,理财目标是3年后买房结婚,清还债务,5年后打算每月1000元做基金定投,1000元做银行存款。

  分析陈先生理财规划:从陈先生提供的个人财务报表看,家庭的日常消费开支占比不大,储蓄意识很强,家庭资产的可规划空间很大。陈先生年轻,抗风险能力强,喜欢高风险的一些投资。可以拿一部分资金做一些股票投资。但建议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权证、黄金,以分散风险。房产方面,20xx年随政府政策变动,出现大城市房价下跌的现象。自住购房消费,仍将会受到政策的影响。陈先生主要购房主要是居住。根据他目前收入分析一年后购房没有问题。石家庄市目前房价大约在6000元/平米,以购买80平米的房子,首付30%,按揭20年,等额本息还款为例:房款总额=6000元/平米*80平米=48万首付48*30%=14.4万元。每月还贷2515.03。陈目前收入以工资收入为主,收入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可以利用保险的杠杆原理,规避家庭及人身的重大风险。尽量增加意外伤害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房贷是家庭的重大支出项目出,风险大。所以他一旦买房需要购买定期寿险。他目前有负债10000元,其中信用卡负债5000元,应尽快归还,然后再进行其它理财投资。陈先生资产结构过于单一,应增加家庭主动收入部分,改善家庭收入结构,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另外家庭结余可购买理财产品,陈先生没有投资经验,应选择一些基础性理财产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

  二、年轻家庭理财规划

  处于刚成家阶段时,收入增加且稳定,客户的理财重心是负担家计、清偿放贷、教育基金;合理控制支出,积极投资,做好现金流管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稳健的积累家庭资产。这一阶段应着力培养家庭理财意识,耐心做家庭理财计划。30岁的刘某现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职,月薪税后5000元左右。太太从事出纳工作,月薪税后3000左右。由于刚结婚不就暂时没有购房租住居住,房租1000元/月。每月净现金流量2400元,刘某一家没有购买保险也没有进行投资。刘某理财规划的短期目标是希望今年去海南旅游大约需要费用5000元;中长期目标希望5年后生孩子。5年后购置住房80平米一套;长期目标30年后退休,可以得到有保证的晚年生活。

  根据刘先生提供的个人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其进行如下的理财规划:家庭备置一定的流动资金以防不时之需大约3万元;孩子方面,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大学前其家庭的月支出将增加20xx元。19岁孩子上大学,若按照2万元/年的费用水平,考虑现值因素,24年后方刘先生需要准备大约23万元。住房方面,如果刘先生要在5年后住房,不贷款的情况下,每年将结余全部投入,还要很高的实际投资回报率才能实现理财目标,因此建议方先生采用7成20年的按揭购房,不建议完全自付。按照城市市价7000千元,购置80平的房产总价56万。5年准备30%,16.8万元的首付款,每月还款2934.2元,在刘先生家庭的承受范围内。另外还应准备6大约万元的装修费用。接下来进行在退休方面理财规划,假设刘先生夫妇的寿命均为85岁,假设市场投资率与通货膨率相当的情况下。在刘先生58岁时大约需要准备超过一百万的退休款;因此我们建议将旅游费用一块可以缩减开支。综合分析刘某一家没有投资经验,风险偏好较弱,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强。可以购买一些保本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

  三、成熟家庭理财规划

  该阶段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经济状况都达到高峰期,子女自立债务逐渐减轻,理财重点是增加收入和退休基金;稳健增值及准备退休;享受生活和规划遗产。以下理财规划案例:

  天津的王先生今年57岁,夫人已经退休。二个女儿均已自立,王先生的'家庭财务状况如下:42万元人民币包括活期存款2万元,20xx年12月底到期的活期存款20万;20xx年10月底到期的两年定期存款20万;黄金及收藏品为33万。房产大约在80万元左右。资产净值为155.5万元,王先生每月家庭开支大约5000元。.收入为每月4000元,年终奖金5000、存款、债券利息8000。太太退休金为20xx元。年度结余25000。

  理财规划分析如下:年度收入总额为110600元,工资收入为85000元;投资收入为27200元,占总收入比为25%,家庭以工资收入为主。年度可剩余6万元左右的资金。基本属于较高质量生活水平。王先生的总资产155.5万元,没有负债;其中固定资产80万元,占总资产的51.4%,房产资产流动性较强,安全系数高,但是受政府政策影响也较大,尤其当前房产环境下,建议可以抛售。王先生将近退休,面临的问题是收入将大幅缩水,退休后计划出国旅游费用8万元。预计退休后寿命都是35年,每月的支出5000元来算,估计需要养老金133万元。以王先生目前的资产和退休后的收入估算,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并留下遗产。考虑老两口没有子女在身边,医疗费用和看护费用会大幅增加,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让资产增值。王先生的流动资金充足,建议仍保留2万元作为流动应急金,部分活期存在银行、部分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生活保障用的流动资金。规划遗产时王先生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可以在咨询相关法律人士的基础上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订立。手中的黄金产品处于增值状态可以继续持有。

  每个生命周期的特点不同,因而每个时期制定的理财规划也不同。重点是针对各个家庭现有财务状况分析其适合的理财规划。购买相应的理财产品。使得资产保值增值。(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参考文献

  [1] 齐天翔.中国居民储蓄的倒“U一曲线假说―不确定性与居民储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xx,(2)

  [2] 李江.王宏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3] 李善民、毛丹平,20xx:5个人理财规划理论与实践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案例分析论文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与科学管理要求相应增高,只有重视基础建设质量,水利水电整体使用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水利水电建设规模大、耗费资金数目庞大、施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建设的制约因素层面广泛。要考虑工程的复杂性和后续联系,才能保障建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从而促使水利工程运行顺利。大坝基础处理设计关乎到整个大坝建设,只有做好处理设计工作,大坝在使用时才会发挥到最佳状态。

  1 基础处理概述

  水利工程基础建设是指建设项目的工作流程,要按照先后顺序有序开展,基本步骤是决策、预算、设计、施工、竣工,然后相关管理层开始验收,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难度大程序繁琐,又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建设。基础处理,首先是掌握施工图纸,做地质研究综合分析得出侦查报告,再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文件[1].水利水电工程挖掘前,一定要注重管理和相关处理设计,要按照施工设计有规划的进行,确保工程建设严谨。同时施工区域的各类管线要与相关部门协商出合理科学的措施方案,对管线妥善安排。

  1.1 技术复杂

  水利水电大坝建设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地质结构多变。上部分受各种建筑结构制约,下部地质结构复杂。在建造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荷载数量、运行中事故解决方案。这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会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2].同时说明了基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间接表明基础设计要具备严谨的科学合理性。

  1.2 质量评价困难

  水利水电大坝基础工程在客观角度上分析属于隐蔽工程,在工程竣工后,才对其做质量评价。因此质量评价比较困难,在大坝投入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修复问题就能难以看展,耗费资金巨大,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基础工程施工前期,要注重设计与施工质量问题,做好监督工作。

  1.3 工期较短

  大坝建设主要是因为开发使用水力资源,一般布置的位置是要协助和配合水利任务的。在建筑工程时,多数集中在枯水期,在水位相对较浅时选择施工,并且在集中的时间短内工作也受气候影响,因为工期时间受到限制,施工任务相对繁重,所以在建筑中不但要考虑施工设计与管理,还要考虑工程造价与工作效率的`协调性。

  2 水利工程基础处理设计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

  某峡谷中部建拦河大坝,建筑类型是缓凝土构造重力拱坝。坝高为 80m,其坝轴线长为 335m,虽然地质条件要求不高,但是坝基处有断层,岩体渗水性比较强,软弱夹层就容易出现,该工程变形模量在0.25~0.35Gpa之间,但是抗剪强度只在0.25~0.35,较其他水利水电地质岩石相比,力学体征显得过于低,不利用大坝承载荷。

  2.2 处理设计

  2.2.1 处理内容大坝工程一般处理的关键点,在于拱坝平面,要将大坝所承受的重力转移或者均摊到基岩。如果受到超载荷外力,大坝肩部岩体会与基岩产生物力反力,两种力相互作用,促使大坝在运行中保持正常状态[3].大坝在建筑时一定包保障基础硬度,这样大坝在后续使用中才能优良稳定,其承载力也可以满足大坝使用需求。该工程,地质构造存在灰岩,灰岩是一种抗重能力较差的岩石,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对大坝基础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在基础处理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对灰岩进行固结灌浆工程,这种混凝土灌溉方式,促使基岩更加的牢固。如果大坝两岸的拱肩位置在投入使用中可能受到的载荷过重,对这两处位置同样采用固结灌浆的方式,加固地基的坚硬程度。

  2.2.2 具体设计受地质影响,大坝基础挖掘主要是使用台阶式挖掘手段,台阶设计的高度和台面宽度受坝体抗滑影响,该工程设计的台阶高度与坝低对比是 1:1.5,设计的台阶高差为 9m, 挖掘破比值经过计算得出 1;0.35.为满足力学和水力冲击下的坝体稳定性要求,在建设时将坝面倾斜了 8 度左右,促使坝体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

  还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洪泄会造成雾化水的现象产生,进而侵蚀两岸。则需要碰洒混凝土制造干湿交替的效果,从而对边坡进行保护。该工程存在的软弱夹层现象,在设计处理时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掏挖等手段进行软弱夹层处理,掏挖深度控制在 5m 左右,同时用混凝土进行填塞。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对于帷幕、抗渗和大坝地基处理问题,在坝基沙粒分布不均匀地带,设置截水槽促使其稳妥可靠。一般是使用水泥灌浆的方法,增强大坝基础的防渗结构。或者采用粘性土料修筑防渗体,减少坝基渗漏损失。

  2.3 设计方案

  该河床多发洪泄水灾,在处理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对抗浮稳定差、水位高的河床位置进行排水。一般水力水电大坝在建设时,均采用封闭式排水手段,目前来看效果良好。大坝在建设时还会考虑基础排水问题,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力对坝基的压力,所以在大坝底部设置基础排水孔。该工程软弱夹层抗压能力弱,增加基础排水孔,可以减少软弱夹层的压力。

  3 结束语

  希望本文对今后的大坝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意义,进而牢固水利水电事业蓬勃发展,促进实现新跨越。当前水利水电建设任务繁重,只有落实处理设计问题,才符合新时期水利建设战略思想。